正文 第32章 現當代要事(2)(2 / 3)

最後,赫魯曉夫退卻了,他於10月26日秘密致函肯尼迪,表示願意在聯合國監督之下從古巴撤出導彈,交換條件是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通過緊張的談判,雙方達成妥協,一場幾乎將全世界拖入核大戰的危機結束了。

人類登月

浩瀚無垠的宇宙神秘莫測,奧妙無窮,就連那掛在天上如銀盤似的月亮也能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思,自古以來人們就幻想著能在宇宙間自由地翱翔探索。1919年,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通過複雜的計算證明,登月火箭是可以製造出來的。1926年3月16日,他終於成功地點燃了曆史上第一個液體驅動火箭。與此同時,德國物理學家奧伯特論證了火箭在真空中飛行的可能性,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製造出一種高效的載人空間飛行器,能輕而易舉地飛到另一個陌生的天體上。於是,人類離開地球飛向宇宙的幻想向現實的可能性邁出了第一步。

1932年,年輕的蘇聯成立了第一個宇航組織。1943年,德國成功地製造了大型火箭V2。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對美國刺激很大,遂將在20世紀60年代末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作為整個國家的目標。1967年1月,在一次阿波羅飛行器例行飛行試驗時,因著火而爆炸,第一批宇航員全部遇難。後來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終於迎來了成功的喜悅———1969年7月21日3時50分,全世界的億萬電視觀眾驚訝地看到了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的登月艙穩穩地降落在月球的表麵,一位身穿厚重宇航服的宇航員小心翼翼地爬出艙門,順著舷梯慢慢地走下來,4時7分,宇航員用左腳輕輕著地,踩下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實現了千百年來人類離開地球跨上另一個星球的夢想。宇航員那句“在月球上我走出的是一小步,而對人類來說卻是跨出了一大步”的名言,至今似乎仍在人們的耳畔回響。

蘇聯解體

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為世界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後來,以它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反擊美國的冷戰和霸權政策及維護世界和平方麵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20世紀60年代起,由於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和錯誤的對外政策,蘇聯的發展出現了停滯的傾向。為了革除多年來形成的種種弊端,戈爾巴喬夫於1985年執政後,在“政治新思維、公開性、民主化”的口號下推行了一係列改革。在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後卻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使得蘇聯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民族問題全麵爆發。這段期間,蘇共上層精英在辯論蘇聯發展方向時曾分別進行了討論,以決定意識形態。他們當中9.6%讚成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12.3%讚成民主社會主義,76.7%讚成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取其他態度的占1.4%。高層的大部分人讚成資本主義,他們把戈爾巴喬夫排斥到一邊,使葉利欽得到權力。他們還與其他集團結盟,與黑社會、富翁、城市知識分子的一部分結盟,奪取政權,以期積累更多的財富,同時把特權和財富傳給子孫。為了實現向資本主義的過渡,這些人到處興風作浪,惟恐天下不亂。到了1989年,蘇聯經濟開始嚴重滑坡,生活必需品匱乏,社會矛盾加劇,各種政治組織在“爭取民主”的口號下,公然打出了反對蘇聯共產黨的旗幟。同時,民族矛盾也開始激化,各加盟共和國在爭取“主權”的名義下紛紛鬧起了獨立。

麵對如此混亂的局麵,1991年8月19日,蘇聯一些高層領導人發動政變,將戈爾巴喬夫軟禁。在混亂中原莫斯科市委書記葉利欽顯得十分活躍,在他的積極參預下,這場政變僅三天就被平息了。但是,蘇聯的國內形勢卻從此急轉直下。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等11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簽署了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宣言;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翌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召開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導致社會主義方向的偏離和國家的混亂,對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歐洲在1989年,刮起了舍棄社會主義製度的巨大風暴。

在東歐國家中,波蘭的局勢一直不穩定。1988年波蘭經濟再度惡化,罷工浪潮迭起。此前以格但斯克造船廠工人瓦文薩為首的一些人組織了“團結工會”,和波蘭當局分庭抗禮。團結工會在幾禁幾“放”中逐漸壯大,瓦文薩也在幾抓幾放中越來越聲名赫赫。波蘭統一工人黨迫於形勢壓力,隻得進行經濟和政治多元化改革,於1989年6月舉行議會選舉,團結工會在這次選舉中獲勝,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取代了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雅魯澤爾斯基,接管了波蘭政府。這樣,在東歐國家中出現了第一個由非共產黨人領導的政府。在此背景下,波蘭通過憲法修正案,於1989年12月9日刪去了憲法中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和波蘭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條文,還將波蘭人民共和國改為波蘭共和國。1990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宣布解散,實行民主大選,12月9日,瓦文薩當選為波蘭共和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