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由法國殖民者開鑿、十年後竣工並通航的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東部,南北貫穿蘇伊士地峽,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具有極大戰略地位和商業價值。1882年,英國以44%的股票把蘇伊士運河從法國手裏奪了過來。20世紀20年代,英國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其在運河區的駐兵權;50年代初,埃及革命取得勝利後,英國被迫從運河區撤離了軍隊,但運河公司的股票大部分仍然被英法掌握。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將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不甘心失去昔日利益的英法兩國就策動以色列對埃及發動戰爭,以圖奪回對運河的控製權。於是,1956年10月29日晚,約5萬名以色列軍隊在英法的空中掩護下向埃及發動進攻,占領了西奈半島。埃及人民誓死保衛運河,英、法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埃及從運河區撤退,但被埃及政府嚴辭拒絕。11月5日,英、法聯軍入侵埃及,埃及人民同仇敵愾,在納賽爾的領導下,為保衛自由和尊嚴奮勇戰鬥。
埃及人民抗擊侵略的正義戰爭,不僅得到了阿拉伯國家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同情和支持,聯合國大會也通過決議,要求英法以立即停火撤軍。迫於各種壓力,英、法、以三國不得不於11月7日宣布停火,12月底,英、法侵略軍從埃及領土上全部撤走,埃及人民收回蘇伊士運河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同時也宣告了殖民主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越南戰爭
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後,越南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從未間息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反抗鬥爭掀起了新的高潮,並取得了勝利。1954年7月,法國軍隊從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三國撤軍,但是美國卻乘機對該地區加緊滲透,公然把上述三國劃入它的“保護”範圍。其理由是:如果失掉這三個國家,將在整個亞洲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共產主義的紅色浪潮就會拍打美國的西海岸。因此,美國政府決意扶持南越的吳庭豔集團,其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運往南越。為了實現祖國統一,南越人民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開展武裝鬥爭。
1961年,肯尼迪政府在南越發動了“特種戰爭”;第二年,美國又在西貢設立軍援司令部;1963年,美國策動政變,暗殺了吳庭豔,扶持新傀儡;1964年8月,約翰遜政府以北部灣事件為借口,悍然炮轟北方,擴大對越戰爭。
1965年3月,美國地麵部隊在峴港登陸,把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南打北炸”為特點的“局部戰爭”。到1969年,美國在越南的兵力已達55萬。越南人民在胡誌明的領導下,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展開了殊死血戰。尼克鬆上台後,推行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所謂“戰爭越南化”政策,但收效甚微。在越南人民的頑強打擊下,美國愈加被動。
1973年1月,美國被迫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協定》,開始從越南撤軍。1975年4月30日,越南軍民解放西貢。美國的侵越戰爭終以失敗告終。
古巴導彈危機
在冷戰時期的1959年,美國眼皮底下的古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所以,古巴成了美國的眼中釘。而在蘇聯的眼中,古巴是美洲不可多得的反美堡壘,要生存下去的古巴也正想求得蘇聯的保護。因此,兩國關係驟然升溫。
約翰·肯尼迪上台後,發生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古巴流亡分子在豬灣登陸對古巴的入侵事件,遭到失敗。這使美國在全世界麵前尊嚴不再。赫魯曉夫認為肯尼迪政府無能,決定在古巴部署進攻性的導彈。
1962年夏,蘇聯大膽地將許多飛機、坦克和導彈運到古巴。10月14日,美國的高空偵察機拍攝到了蘇聯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導彈的照片。
極為震驚的白宮立即研究對策,20日下午,美國最後決定對古巴采取封鎖措施,並相機進行空中打擊。
10月22日,肯尼迪將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公之於世;24日上午10時,對古巴的封鎖正式開始,全世界都神情緊張地注視著這一觸即發的重大事件。此刻,在大西洋上行駛的蘇聯艦隻還在繼續駛往古巴,美國的90艘艦隻也已進入陣地準備攔截。同時,世界各地的美軍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裝載核武器的B52戰略轟炸機在空中巡邏,所有的核潛艇都進入了前沿進攻陣地,180艘海軍艦艇在加勒比海巡遊,美國的北約盟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的聯盟也都做好了軍事準備。蘇聯以及華約組織的國家也進入了充分的軍事準備狀態。一時間,戰爭烏雲翻滾,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