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0年10月17日解放軍挺進西藏,19日解放了進藏的咽喉要道昌都,並於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全藏。至此,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香港、澳門等地外,中國大陸全部解放。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還未來得及進行基本建設之際,1950年6月25日就爆發了威脅中國的朝鮮戰爭。美國在出兵援助南朝鮮的同時,竟命令海軍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公然幹涉中國內政。10月初,美軍侵占平壤後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唇亡齒寒。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此緊要關頭,中國政府毅然派遣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同朝鮮人民軍一起,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附近,迫使美國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維護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捍衛了遠東和世界和平。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憲法起草委員會和選舉法起草委員會;隨之進行了人口普查和選民登記,截至1953年6月底,全國人口為60191萬人。接著又逐級召開了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最後選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226人。在此基礎上於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隆重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大會製定了中國建國後的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等法律。大會還選舉出國家領導人。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開始進行國家經濟建設,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進行。1954年全國有條不紊地推行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成立農業初級合作社,農民開始了集體生產,集體分配,走上了集體化道路。到1956年春全國農業高級合作社已經發展到100萬個。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猛烈發展的推動下,城市的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也迅速掀起。1956年春,出現了全國範圍的手工業合作化高潮,走公私合營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施了轟轟烈烈的改造運動。手工業者整個行業和整個地區被組織起來,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手工業的合作化。同年底,全國也先後實現了全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公私合營。
中國三大改造的成功,使中國的經濟製度和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社會主義公有製成為中國主要的所有製形式,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召開,根據毛澤東的創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後,全國各條戰線的大躍進就全麵發動起來了。8月,北戴河會議召開。這次會議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號召全國大躍進,對工農業生產脫離實際地定出發展高指標。會後,在全國迅速形成了全民煉鋼和農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在“小(小型)、土(土法)、群(群眾運動)”煉鋼經驗的大力推廣下,經過9000萬人3個多月夜以繼日的苦幹,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了不少森林礦產資源,國家補貼了80億元,終於在12月19日宣布完成鋼鐵產量翻番的任務。實際上,其中有300多萬噸土鋼基本上是無法利用的廢品。
北戴河會議還高度評價了人民公社,並做出了在農村中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決議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出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的事情了。決議公布後,各省一哄而起,掀起了並大社轉公社的高潮,大刮一平二調的共產風。公社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和將農村原有的小商小販、集市貿易以至家庭副業都被作為“資本主義尾巴”而“割掉”,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嚴重地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
就在經過了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大折騰給中國造成極度困難後的調整時期,又一場更大的政治風暴向剛剛喘過氣來的中國襲來。
1959年,毛澤東針對一些同誌不敢講真話和實話的情況,提倡要宣傳學習海瑞“直言敢諫”的精神。吳晗受文藝界和胡喬木之托,寫了《海瑞罵皇帝》和京劇《海瑞罷官》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