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處在龐大的美國鼻子尖底下,距佛羅裏達半島僅90海裏,長期受美國的控製和殖民剝削。1952年3月10日,巴蒂斯塔—薩爾迪瓦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在古巴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幾乎剝奪了人民的一切基本權利,人民紛紛起來抵抗,但遭來的是殘酷的殺戮、囚禁和流放。1953年7月26日淩晨,由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147名革命青年拿起武器,攻打蒙卡達兵營,發動了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武裝起義,遭到政府軍的殘酷鎮壓,80人遭殺害,卡斯特羅也在同年8月1日被捕,並被判處15年徒刑。後在全國人民的抗議下,於1955年5月獲釋。同年7月,他又建立了“7·26運動”的革命組織,準備再次起義,因事泄未成,流亡墨西哥,並在那裏建立了軍訓營地。1956年11月25日,不屈不撓的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及其胞弟勞爾·卡斯特羅等82名青年乘小艇再次回古巴攻打巴蒂斯塔政權,但剛剛在海灘登陸就立即被包圍,槍戰中大部分人犧牲,僅剩12個人得以突圍。他們憑著7支步槍在山區建立根據地,開始遊擊戰。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拚鬥和磨煉,遊擊隊漸漸發展壯大。1958年5月,巴蒂斯塔以1.1萬多人的軍力圍剿遊擊隊根據地,經過71天的激戰,政府軍大敗。從此,起義軍從防禦轉入進攻階段,以包圍城市為重點打殲滅戰。另外,還有一股以哈瓦那大學生為主的“3·13”
武裝力量也堅持遊擊戰。1958年7月,“7·26”運動、“3·13”革命指導委員會、公民抵抗運動等反獨裁組織共組“革命民主公民陣線”,確定武裝起義的共同戰略目標,推選卡斯特羅為總司令。1958年10月,起義軍進軍哈瓦那,殲滅了政府軍主力,控製了全國大部分地區。1959年1月1日,起義軍進入哈瓦那,在工人、學生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的配合下,攻占了總統府,巴蒂斯塔倉皇逃往國外,美國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1959年1月2日,古巴革命臨時政府成立,卡斯特羅任總理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古巴革命勝利後,走革命民主主義道路,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發展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為原想拉攏它的美國政府所不容,美古關係迅速惡化。1961年1月,已和古巴建交的美國宣布與古巴斷交。4月3日,卡斯特羅幹脆宣布古巴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美洲的重要國家危地馬拉在1944年爆發了反對親美獨裁政權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年的12月,阿雷瓦洛當選為總統,政府頒布了新憲法,實施了一係列的民主改革。1950年11月,阿本斯在大選中獲勝,執政後,他實行了比較激進的改革,執行獨立自主的政策,還多次指責美國對危地馬拉的幹涉。1954年,美國政府利用危地馬拉叛逃軍官阿馬斯上校組織訓練150人的反叛武裝,於6月1日進入危地馬拉,顛覆了阿本斯政府,阿本斯流亡國外並於1971年1月死於墨西哥。阿馬斯使危地馬拉又回到了黑暗的獨裁統治時代。
距危地馬拉不遠處有個小國巴拿馬,原來是個不甚起眼的地方,自從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它的身價倍增。因為有了這條河,就將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連在了一起,無論在交通還是在經濟上都具有極大的價值,同時,還賦予了它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正因為如此,美國在1903年就通過美巴條約占領了運河區,還在此建立了軍事基地。但它付給巴拿馬的租金卻僅占其取得的運河船隻過往費的1%。在國內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巴拿馬議會在1961年11月通過決議,向美國提出收回運河主權。美國在多方壓力下於1963年1月與巴拿馬達成協議,但僅同意在運河區懸掛兩國國旗。就是這一點都未認真執行。1964年初,運河區當局連日來在各學校門前還是隻掛美國國旗,激起了人民的義憤。1月9日,一名巴拿馬學生在運河區升起巴拿馬國旗,當即被美軍開槍殺死,引發了學生的示威抗議,同樣遭到美軍鎮壓。第二天,3萬多巴拿馬人在運河區示威,又被美軍打死打傷300多人。憤怒的示威群眾襲擊了美國大使館及其駐巴新聞機構,形成規模空前的反美怒潮。12日,10萬多人為死難者舉行送葬示威,巴拿馬政府也宣布與美國斷交。在巴拿馬和全世界人民的壓力下,美國被迫於1964年4月3日和巴拿馬重開談判。但直到1977年8月10日雙方才就新運河條約達成原則協議,宣布1903年及後來修正的有關美巴運河條約的一切協定、換文等均予以作廢。新條約規定巴拿馬對運河擁有相當的權利;該條約至1999年12月31日期滿,然後運河區的一切主權歸屬巴拿馬。
尼加拉瓜革命的勝利是繼古巴革命之後拉美反美反獨裁鬥爭又一重大事件。1961年7月23日,尼加拉瓜的一批革命青年創建了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進行武裝鬥爭,並建立了遊擊戰根據地,力圖推翻索摩查家族的反動統治。1979年3月,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一度分裂的三派聯合建立全國領導委員會,並與“十二人集團”等組成愛國陣線,同年5月底,在全國攻占了30多個城鎮,7月19日解放了首都馬那瓜,民族複興政府宣布建立“有社會正義的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