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越南隻獲得了北方的解放,而南越卻由美國扶植起來的吳庭豔傀儡集團所控製。這種分治局麵一直持續到1975年春才在北越共產黨的抗美鬥爭中徹底結束。
原屬中國一部分的蒙古1911年在沙俄策動下,外蒙的王公和大喇嘛宣布脫離清朝管轄,實行自治,1917年複歸中國統治。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黨在蘇聯紅軍的援助下,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二戰中,蒙古人民參加了反法西斯的鬥爭,對擊敗日本關東軍做出了貢獻。然而在美英蘇的幹涉下,外蒙古舉行全民投票,根據投票結果,外蒙古獲得了獨立,並實行社會主義製度。1946年1月中國國民黨政府予以承認,1949年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與其正式建交。
在蘇聯的影響和幫助下,戰後初期亞洲地區迅速建立了4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對鞏固和發展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力量、抗拒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顛覆和侵略、促進各自國家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保證作用。
以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為目標的“紅色風暴”席卷歐亞,對東南亞地區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漲產生了明顯影響。大戰前,東南亞國家幾乎都淪為殖民統治。日本投降後,各國迅速掀起了爭取獨立的運動。
印度是英國的老殖民地,印度人民在進行了長期的反殖民統治鬥爭後,終於在1947年8月15日獲得了獨立,成立印度共和國。同時,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也從印度分離出來,成為自治領,於1956年3月23日,正式宣布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1948年2月4日,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錫蘭(斯裏蘭卡)也獲得了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
日本剛宣布投降的第三天即1945年的8月17日,印尼民族主義領袖蘇加諾簽署了獨立宣言,宣告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成立,蘇加諾出任總統。但在9月29日,英軍以接受日軍投降為名武裝登陸印尼,占領雅加達等大城市,企圖恢複其殖民統治。在遭到印尼人民的堅決抵抗後,英軍於1946年10月撤出印尼,但卻將占領區交給了荷蘭殖民者。荷蘭也不承認印尼獨立,妄圖重建殖民統治,並在美英支持下,於1947年7月21日出動12萬大軍,對印尼發動大規模進攻,在印尼人民的反抗下,10月聯合國授權美國“斡旋”,實現了停火,以印尼的退讓妥協了事。這一喪權辱國的妥協招致以共產黨為代表的愛國人士的強烈不滿,並引起了衝突,傀儡政府在美荷支持下,對共產黨和革命人士大加殺戮,在1948年9月就有1萬多人慘遭殺害。印尼人民以遊擊戰爭的形式對抗傀儡政權,至1950年消滅了傀儡邦區,終於組成統一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56年3月,廢除了和荷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956—1958年,印尼又發生了美荷支持下的軍事叛亂,終被印尼政府所粉碎。1960年,蘇加諾總統下令解散參與策劃叛亂的反動政黨。1963年5月1日荷蘭被迫移交西伊裏安。至此,印尼共和國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權利才得以完全實現。
1945年5月,日本侵略軍被驅逐出緬甸後,英國又恢複了對緬甸的殖民統治。1946年9月,在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的有力衝擊下,由英國扶植的“行政委員會”被迫解散。麵對日益高漲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殖民者加緊鎮壓,大肆逮捕和殺害民族獨立運動的積極分子,激起了緬甸人民的更大反抗。無奈之下,英國隻得讓緬甸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於是,1948年1月4日,緬甸聯邦正式宣告成立。
馬來西亞原來也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投降後,英國又恢複了對它的統治,並於1948年2月成立“馬來亞聯合邦”,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劃分出來成立單獨的“直轄殖民地”,同時對要求獨立的馬來西亞人民進行鎮壓。1955年,民族獨立運動空前高漲;1956年初,已無力繼續維持在馬來半島直接統治的英國,被迫同意馬來西亞於1957年8月獨立。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宣布獨立,英國對其長達171年的殖民統治基本結束,馬來西亞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二戰前,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迫於菲律賓民族獨立運動的壓力,於1934年同意其建立自治政府,並在10年後完全獨立,不料後來被日本占領。日本投降後,在群眾運動的壓力下,美國決定移交政權,1946年7月4日,菲律賓共和國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