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國先後宣布中立,不參與歐洲戰爭。
9月17日,斯大林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附屬協定書”,以保護波蘭境內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為借口,出兵進駐同蘇聯毗連的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至此,1919年協約國根據人種的理由提議但未被波蘭接受的“寇鬆線”,成為蘇德兩國軍隊的接觸線。號稱陸軍居歐洲第五位的波蘭,從這一天起便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了。
法國淪亡
希特勒法西斯進攻西歐的作戰方針,是從西線右翼出擊,利用空降部隊和裝甲部隊,在荷蘭、比利時的前線與後方同時發動攻勢,迅速奪取勝利,同時吸引英法聯軍北上馳援,而後對準法軍防線的薄弱環節———馬奇諾防線北端的阿登山脈天險,一舉突破西線中段,直指法國心髒。希特勒的計劃如願以償了,法國最終投降。
英法對德宣戰後按兵不動,置波蘭頻頻呼救於不顧,坐視波蘭的滅亡。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之內“西線無戰事”的怪現象,史稱“奇怪戰爭”或“靜坐戰爭”。
但希特勒卻分秒必爭,早在華沙陷落10天後的9月10日便發出指令,要求製定進攻西歐的計劃———“黃色計劃”。德國利用長達8個月的喘息時間,抓緊生產了大量飛機、坦克、大炮和潛艇,陸軍擴大到156個師,超過英法兵力的總和,到1940年3月初,已完成了在西線發動攻勢的全部準備工作。在長達800公裏的西部戰線上,德國集中了包括10個裝甲師、一個傘兵師和一個空運師在內的135個師,有2580輛坦克、3800多架飛機。
這時候,西歐國家投入對德作戰的法軍有95個師,英國遠征軍10個師,加上荷蘭、比利時兩國的32個師總計137個師,有坦克2300輛,陸軍總兵力與德國大體相當。但空軍則大為遜色,法國飛機不超過1000架,英國空軍主要用於本土防禦。英法雖然對德國宣戰了,但法國軍需工業還沒有迅速行動起來,英國的裝甲師剛剛籌建不久,英法兩軍也沒有建立起聯合參謀部或統一指揮,荷比等國更是幻想靠中立維持它們的存在。同時,法國的軍事指導思想囿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經驗,迷信在1929年至1934年花了2000億法郎修建的馬奇諾防線,打算在一條連續的戰線上靠兵力實行長期陣地戰,直至耗盡敵人的力量。此外,對現代兵器發展起來的機動兵力認識不足,完全不清楚德軍的作戰部署和作戰意圖,結果,使本來備戰不足的聯軍尤其是法國軍隊,在戰爭中處於更加被動的地位。
麵對西歐盟國的倉促備戰和法國人的陳舊觀念,凶惡屠夫希特勒的殺人勇氣倍增。1940年4月9日淩晨5時,法西斯德國撕毀一年前同丹麥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對丹麥發動突然襲擊。希特勒的陸軍越過邊界衝入丹麥,海空軍則同時出現在哥本哈根的水域和上空,並向丹麥發出最後通牒。幾小時後丹麥投降,中立的丹麥轉瞬間變成德國的“保護國”。
在德軍進犯丹麥的同時,希特勒的海軍陸戰隊和傘兵部隊於4月9日奇襲了另一個中立國家挪威。挪威西海岸的納爾維克、卑爾根和南岸的克裏斯丁等重要港口當即陷落。隻有首都奧斯陸守軍重創了德國海軍。但是希特勒豢養的納粹走狗、挪威前國防部長吉斯林,搶占了電台,自封為所謂新政府“首腦”,命令要塞守軍和軍艦停止抵抗,才使奧斯陸在當天落入德國空降部隊之手。
德國占領丹麥和挪威,不僅打破了英國對德國實行的海上封鎖,而且使它的海軍艦艇可以自由進入北海和大西洋,使其海空軍得到了進攻英國的廣闊基地。戰爭形勢的這一突變,迫使一度向希特勒乞求和平的因患癌症將不久於人世的張伯倫,於國人的憤怒聲中辭職。5月10日,丘吉爾組閣戰時聯合政府。也就在這一天,希特勒發動了西線戰爭,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進攻。倉促應戰的英法聯軍頂不住鋒頭甚健的德軍潮水般的衝擊,僅僅四天時間,荷蘭就落入德軍之手。此前,希特勒製造了德軍要攻打比利時和荷蘭的假相,誘使法軍北上。當攻打下荷蘭時,盟軍果真加速北調,高興得希特勒得意忘形:“我都要笑出眼淚來了,他們中計了!”5月13日,德軍裝甲部隊跨過繆斯河,進入了法國並迅速向北挺進,切入了準備援助比利時的盟軍側翼。上有轟炸機,下有7個裝甲部隊的層層包圍,盟軍被攔腰斬斷,陷於一片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