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犧牲他國主權的“和平”也令張伯倫興奮不已。他確信他阻止了戰爭。他躊躇滿誌地對人搖動著手中的那份“和平”文件說:“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光榮的和平!”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倒也罷了,可是希特勒是個貪得無厭得隴望蜀的主兒。張伯倫幫他得到了蘇台德區他不僅不表示誠意,還惡狠狠地說:“張伯倫這個家夥擋住了我通往布拉格的道路。”捷克斯洛伐克在劫難逃,希特勒終於在1939年3月未遇阻力未費一槍一彈地將其囊括進了德國版圖。
希特勒的胃口越來越大。慕尼黑會議以後,他迫使立陶宛割讓出講德語的城市默麥爾,下一步的目標是要將波蘭弄到手。
入侵波蘭
張伯倫綏靖政策的“得意之作”《慕尼黑協定》,不僅沒有達到阻止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減弱歐洲戰爭危險的目的,反之卻縱容了希特勒的侵略擴張野心。德國兵不血刃鯨吞捷克斯洛伐克以後,又於1939年9月1日挑起了波蘭戰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慕尼黑會議後不到一個月,1938年10月24日,希特勒不顧1934年德國同波蘭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公然對但澤和“波蘭走廊”提出侵略擴張的要求。但澤是曆史上既屬於普魯士也曾屬於波蘭的重要港口,一戰後為國聯保護下的自由市。由於通過水陸交通與波蘭腹地相連,對波蘭有重要意義。但其居民多數為日耳曼人。
“波蘭走廊”是處在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之間的一段波蘭領土。德國要求波蘭把但澤“歸還”給德國,並要求穿過“波蘭走廊”修建享有治外法權的公路和鐵路。此前,德國在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又於1939年3月23日占領立陶宛的默麥爾,構成了對波蘭北、西、南三麵包圍的形勢。麵對希特勒咄咄逼人的侵略擴張要求,波蘭政府斷然拒絕,並加緊向西方靠攏,要求英國給予支持。
在英法同德國爭霸的鬥爭中,波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英法深知,在捷克斯洛伐克淪亡後,倘若波蘭再淪入德國之後,必將構成對法國安全的威脅。1939年3月31日張伯倫宣布:一旦波蘭必須全力抵禦外來侵略時,英國政府將立即給予全力支援。
他還由法國政府授權表示,法國對波蘭采取和英國相同的立場。4月,波蘭宣布它將按照英國對波蘭所作的保證,承擔同樣援助英國的義務。至此,英法兩國已同時或個別宣布對荷蘭、比利時、波蘭、羅馬尼亞、希臘和土耳其提供保證,形成了一個以英法為首的同德意相對立的陣線。接著,英法大幅度地增加軍費開支,加緊擴軍備戰。
希特勒針對英法對波蘭的互助協定,下令製定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的“白色計劃”。4月27日,希特勒宣布廢除1935年《英德海軍協定》和1934年《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作為對英波兩國的直接報複行動。為了支持墨索裏尼4月10日出兵占領阿爾巴尼亞,5月22日,希特勒拋開“防共”的幌子,與意大利簽訂德意《鋼鐵協約》,公開建立起德意軍事同盟。5月23日,希特勒作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部署。7月,150萬德軍分四路向德波邊界調動。8月20日,為了分化英法與蘇聯的關係,避免今後陷於兩線作戰,希特勒直接打電報給斯大林,要求蘇聯接待德國外長訪問,以舉行關於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談判。3天後,斯大林接待了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並於當晚在莫斯科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厘定外部關係,希特勒於8月22日進行了戰爭部署和動員。8月31日晚,按照“白色計劃”,一批德國黨衛隊人員身著波蘭軍裝,偽裝波蘭軍隊,占領靠近波蘭邊界的一座德國電台,用波蘭語播發向德國“挑戰”的聲明。這就是德國發動戰爭的借口。
1939年9月1日早晨4時45分,德國以6000多門大炮、2000架飛機、2800輛坦克為先導,集結40多個步兵師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戰爭開始時,波蘭的500架第一線飛機被炸毀在機場上,邊境沿線的無數大炮、汽車及其他大量軍事裝備毀於一旦,中心城市、交通要道、通訊樞紐和電站等都在狂轟濫炸中陷於癱瘓。在但澤港進行“友好訪問”的德國戰艦,也突然向波軍基地開火。潛伏在波蘭境內的希特勒法西斯分子,則偽裝波軍或奪取電台發布假消息,或衝進波軍指揮部發布假命令,使波蘭陷入舉國混亂之中。兩個星期後的9月17日,波蘭政府丟棄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逃往羅馬尼亞,後經巴黎流亡倫敦。
戰爭發生後,英法不顧波蘭要求,沒有立即對德國宣戰,隻是在9月1日當天分別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德軍停止進攻並從波蘭撤出,否則它們將履行對波蘭承擔的義務。實際上,英法這時候所熱衷的不是同德國作戰,而是寄希望於美國和意大利政府的“調停”。9月2日,達拉第還在說法國準備通過“自由談判”和平解決衝突,張伯倫也在癡心等待德國的答複,說什麼隻要德國同意撤軍,英國就認為局勢和以前完全一樣。直到意大利宣告調停活動失敗後,英國才在9月3日上午9時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限兩小時內作出答複。11時,英國對德宣戰。法國於3日12時30分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下午5時對德宣戰。接著,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聯邦和加拿大等國也相繼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