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15日,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昔陽召開。由於在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央又召開了一個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人們便將這次會議稱為第一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
召開這樣一次會議是由毛澤東親自提議,中央政治局作出的決議,這就決定了會議的規格和規模。
這個會議的規模很大,共有代表3700人參加,其中包括2300個縣以上的主要領導幹部,這對一個不大的昔陽縣城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首先是能夠容納3700人的禮堂就不好解決。不過還算湊巧,國家在昔陽縣投資建一個拖拉機廠,這也是國家當時給昔陽縣“吃偏飯”的一個項目,我們以後還要講到它,現在要提到的是,這個工廠有個大車間已經建成,但還沒有安裝設備,空在那裏,縣裏就決定用它作為大會的禮堂。開會時給每個與會者發一個小凳子作為座位,條件是艱苦了點,但與大寨精神還算吻合。
3700人的吃飯和住宿也是個大問題,不過好在可以分開吃住,而且昔陽與大寨這些年來參觀的人本來就多,接待人員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太困難。隻是有些與會者住的地方遠了點,不少代表住在城外的工廠裏。
大會開幕的那一天,空蕩蕩的昔陽拖拉機廠熱鬧了起來,幾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坐滿了一個大車間。
陳永貴在開幕詞中說,這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是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偉大號召以來的一次很重要的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將參觀大寨和昔陽抓革命、促生產的成就,學習大寨和昔陽的經驗,總結交流各地11年來,特別是1970年北方地區農業會議以後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建設大寨縣的經驗,研究進一步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盡快普及大寨縣的問題。同時,總結交流農業機械化的經驗,討論198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任務。
鄧小平代表中央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就被當作“劉、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代表人物打倒了。1971年林彪事件以後,經周恩來提議,毛澤東批準他又重新開始在中央工作。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是:“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在中共“十大”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1974年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議補選他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並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隨後開始協助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上任伊始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工作,使國民經濟的混亂局麵迅速得到有效控製,人們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後,也再次看到了國家的希望。在1975年年初舉行的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提名他擔任國務院排名第一的副總理。當華國鋒宣布請鄧小平同誌講話以後,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鄧小平幾次招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掌聲反而更加熱烈了,不少人還站起來鼓掌。一些當事人回憶,當時有不少人還激動得掉下了熱淚。
鄧小平講話不看講稿。他首先代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還說:“我跟外賓吹過,全國隻要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趕上大寨和昔陽縣,我們的糧食就沒地方擱了。據說現在全國有300個縣學大寨程度不同地比較好;但是,這300個縣是不是都能像大寨那樣,25年如一日?全國2200個縣才有300個縣,太少了。”
鄧小平在這次會議和同期召開的農村工作座談會上還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現代化。”他針對當時存在的一些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情況,明確提出軍隊、地方、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各方麵都要整頓的問題,強調“農業要整頓”,“要通過整頓解決農村的問題”。
對於毛澤東親自樹立的大寨紅旗,鄧小平是愛護的。1973年6月25日,恢複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就曾陪同馬裏國家元首、政府總理特拉奧雷訪問大寨。這次出席過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開幕式後,他又一次登上虎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