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期,大寨村有約800畝地,分成2900多塊,其中最大的一塊不到5畝。後來他們又製定了一項新的十年造地規劃,並很快付諸行動。每到冬天,大寨人都要到他們的“七溝八梁一麵坡”上去奮戰,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為混亂的時候,他們冬修耕地的工程也沒有停下來。經過幾年的搬山填溝造平原,大寨的耕地已由2900多塊連片並成了900多塊,出現了10畝以上的大塊地十幾處。水澆地由原來的幾十畝擴大到500多畝,幾乎占了總耕地麵積的70%。原來光禿禿的虎頭山,已變成青鬆翠柏,鬱鬱蔥蔥。糧食畝產1970年就突破了千斤大關,以後又連年超過千斤。他們的田間耕作不但用上了農業機械,而且還安裝了噴灌、滴灌的水利設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寨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村裏建成一排排新房新窯,人均居住麵積已達20平方米。還新建了醫院、中學、幼兒園、托兒所、大禮堂、展覽館、青年之家、書店、圖書館等衛生、文化設施。
6.來大寨的外國友人
來大寨參觀的人裏麵,不僅有中國人,還有許多外國人。有各國的國家軍政要員,還有一些藝術家、科學家、新聞記者及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們。據統計,從60年代以來,到大寨參觀訪問的外賓有2288批,25000人,他們來自五大洲的134個國家。其中包括22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墨西哥總統路易斯·埃切維裏亞·阿爾瓦雷斯、馬裏共和國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穆薩·特拉奧雷、乍得共和國總統費利克斯·馬盧姆、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和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等。其他著名外籍人士還有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美國友好人士威廉·韓丁、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他們有些人在大寨還留下了十分有趣的故事。
墨西哥總統埃切維裏亞是到大寨訪問的最高級別的外國客人之一。1973年4月23日,他由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陪同來到大寨。大寨人以鑼鼓、樂曲、歌舞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尊貴客人。當時的場麵非常熱烈,氣氛十分友好,埃切維裏亞說他感到“像回到家裏一樣”。
埃切維裏亞興致勃勃地登上虎頭山,觀看了層層梯田和引水上山工程,俯瞰了大寨新村的全貌。陳永貴邊走邊向客人介紹大寨人劈山填溝、修建大塊平地和興修水利的情況。
墨西哥的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好,生產水平也比較先進,大寨人的一些具體做法對他們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大寨人在艱苦貧困的條件下不向命運低頭,敢於戰天鬥地的精神,仍令海天相隔的客人深受感動。埃切維裏亞說:“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你們修建了偉大的工程。”墨西哥客人還讚揚說,大寨人民的勞動精神是中國的榜樣,也是第三世界的榜樣。
令總統先生感興趣的還有大寨的“海綿田”。他說:“陳永貴的有機農業戰略,對我們很有啟示。”
墨西哥客人走進陳永貴家,陳的4歲小兒子拿起炒玉米花請客人品嚐。埃切維裏亞十分高興地把他抱在懷裏。在宋立英家裏,總統夫人熱情地擁抱著在公社衛生院工作的宋立英的女兒,說:“我們很高興認識你,我們也在培養婦女幹部,像你一樣工作。”
那天中午,陳永貴設宴招待埃切維裏亞,桌上擺著的都是中國北方的傳統食品。陳永貴向客人敬了酒,對總統和夫人及其他墨西哥客人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和深切感謝。埃切維裏亞的夫人也在宴會上祝酒,向大寨婦女轉達墨西哥婦女熱情友好的問候。她說,我們尊重大寨婦女的勞動,我們需要理解,男人能做到的事,婦女也能夠做到。墨西哥全國財政公司副主任普恩特在宴會上宣讀了一批墨西哥青年農民請埃切維裏亞總統帶給大寨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表達了墨西哥農民希望同中國農民加強友誼的誠摯願望。墨西哥查帕斯州州長貝拉斯科向大寨贈送了禮品,那是一個印第安農民的木雕像。來而不往非禮也,陳永貴也向客人回贈了禮品,那是一些大寨人種植的玉米、穀子和核桃、紅棗。
美國人韓丁對中國人民充滿了友好情誼,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友好世家”,他本人長期生活在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韓丁曾到過我國的昆明、重慶;40年代土地改革時在山西長治地區的潞城縣張莊體驗生活,寫出了著名作品《翻身》。他的女兒卡瑪就生在中國長在中國,他的妹妹寒春、妹夫陽早長期在中國工作,他的外甥陽和平也是生在中國長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