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四年(前89),時任搜粟都尉的桑弘羊等人建議,派士兵到西域輪台(今新疆輪台縣)屯墾戍邊。桑弘羊是漢武帝最為信任的財政大臣,他的意見深受武帝重視。但這一次,漢武帝不僅沒有采納桑弘羊的建議,還專就此事下了一道詔書,此詔因輪台屯墾而起,史稱《輪台罪己詔》。
“罪己詔”,特指皇帝承認自己有過錯的詔書,也就是皇帝的自我批評。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不許輪台屯墾戍邊;
第二,自己即位以來的許多政策給百姓帶來痛苦,內心非常追悔;
第三,今後嚴禁增加百姓負擔;
第四,采取各種措施恢複生產。
這份詔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不僅對西漢,而且對整個中國曆史,都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
從此,漢武帝不再派兵出征,一心一意搞建設,殫精竭慮謀發展。《輪台罪己詔》的頒布,標誌著漢武帝晚年政策發生根本性轉變。在停止連續多年的征伐的同時,將重心轉移到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群眾負擔、恢複民力上來;傷害老百姓或浪費財物的事一概不做。這些政治上的改革,挽救了當時瀕危的局勢。所以說,漢武帝有“亡秦之過,而無亡秦之失”。
執政者“罪己”傳統在中國很早就有。《左傳·莊公十一年》記載:“禹湯罪己,其興也勃;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但是,“禹湯罪己”的具體情況沒有保存下來;漢武帝是文獻記載中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
唯我獨尊、一言九鼎的漢武帝,居然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德”之過,“才”之失,甚至剖白內心——“非常追悔”,《輪台罪己詔》因此蒙上了淡淡的悲劇氣氛。雖然,封建統治的“罪己”往往隻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而普通善良的人們總是容易因悲劇而動容,為悲劇所感動。不論如何,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之中,也可謂大智大勇。
“清君側顧托得人”
元封五年(前106)對匈作戰中,漢武帝重用李夫人的長兄李廣利。清人論及此事有一句名言:漢武三大將,皆緣內寵。三大將指衛青、霍去病、李廣利。李廣利官運亨通緣於其軟件過硬,妹妹李夫人是漢武帝最寵幸的女人;硬件卻很差勁,他遠沒有衛青、霍去病的軍事奇才。
征和三年(前90),匈奴大舉入侵,貳師將軍李廣利掛帥,與其餘兩位將軍,共同出兵。就是這次出兵前的一次談話,使李廣利踏上不歸之路。
出征之前,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依依惜別,竊竊私語。李廣利希望劉屈氂幫忙做做工作,立昌邑王為太子。
昌邑王是李夫人的兒子,李廣利的外甥。而丞相劉屈氂與李廣利是兒女親家,寵辱相連。戾太子劉據死後,太子之位再次成為朝堂內外的關注焦點。如果昌邑王能當上太子,李廣利、劉屈氂都是受益者。
初,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氂為祖道,送至渭橋。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犛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不料,兩人一番體己話,被旁人聽到後告發了。
大臣私下商議立太子,是大逆不道之罪。追查下去,丞相劉屈氂與夫人還有巫蠱之事。這樣,劉屈氂夫婦首先被處決(告丞相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按驗,罪至大逆不道。六月,詔載屈犛櫥車以狥)。接下來,李廣利的妻子也被逮捕。
李廣利在前線得知這一消息,急於邀功自保,率兵冒進;不料戰略失策,又發生內訌,兵敗投降。
大漢皇宮,金碧輝煌。龍椅上,端坐“視茫茫,眼蒼蒼”的老皇帝;太子之位卻空空蕩蕩。這是怎樣的誘惑?受舅舅李廣利慫恿,昌邑王第一個向太子位衝刺,第一個铩羽而歸。
如果說昌邑王無辜,燕王旦可謂無識。漢武帝後元元年(前88),燕王劉旦突然上書武帝,要求到武帝身邊任侍衛。漢武帝何等精明,怎麼會看不出他這套把戲?一怒之下,斬殺燕王使者!既而嚴懲燕王私藏逃犯之罪,削了他三個縣的封地。燕王偷雞不成蝕把米,落荒而逃。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燕王旦就是這樣一個頭腦簡單、眼高手低的家夥。什麼是天下?什麼是皇權?太子劉據怎麼死的?“我給你的,你才能拿;我不給你,你不能搶!”妄動癡心,是為不明;急不可耐,是為不智;自請入宮,是為大逆。燕王此舉,徒增天下一笑。
燕王的弟弟廣陵王胥,平時驕橫不法,同樣未能進入漢武帝的視野。
隻有幼子劉弗陵和他的母親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晚年的最後安慰。劉弗陵身體棒,頭腦好。漢武帝喜愛非常,欲立劉弗陵為太子。(鉤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數歲,形體壯大,多知,上奇愛之,心欲立焉。)
但是,劉弗陵再了得,也是個孩子。而漢武帝去日無多,一旦駕崩,劉弗陵必須立即當政。他能獨掌江山嗎?想當年,漢武帝做了幾年太子?從七歲到十六歲,整整九年;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成長為恩威並施的天子;劉弗陵不可能有那樣足夠的成長期。因此,必須為他找幾個輔佐朝綱的左膀右臂。漢武帝老了,不再鋒芒畢露,不再搞海選、廷辯;他現在更喜歡沉思,在他的腦海裏,身邊的大臣被一個個翻揀出來,來回掂量比較了幾遍,終於眼前一亮,找到了霍光——隻有他可擔此大任。於是,漢武帝非常鄭重地賜給霍光一幅畫。畫的什麼呢?周公背著成王朝見諸侯。
原來,周武王臨終時,兒子成王年幼。於是,周武王就將成王托付給他的弟弟周公姬旦。漢武帝贈送霍光這幅畫,用心良苦,就是要霍光效仿周公,輔佐少主劉弗陵。霍光千恩萬謝,卻未表白自己已經深明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