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代將星:衛青霍去病 雙子星座(2 / 3)

蘇建曾告訴司馬遷,自己為衛青的處境感到非常憋屈。為什麼衛帥地位尊貴卻沒有好評?他建議衛帥向古人學習,招攬門客。衛青一口回絕:魏其侯、武安侯當年大養賓客,皇上常常恨得咬牙切齒。招賢納士是皇帝的事,臣子隻要遵守法令,恪盡職守即可,何必廣招才士呢?

可見,衛青非常清醒。漢武帝反對的事,他絕不去幹;也不會妄做一事,妄發一言。

衛青時時處處小心謹慎,漢武帝是不是就沒有看法,衛青也可以平平安安了呢?

第三,倦怠期。漢武帝擁有巨大的造星能力。他認為:群星璀璨沒有關係,他們再亮,也隻是星星,隻在夜晚發光;而自己是太陽,一日中天。如果滿天隻見一顆星星,也許比太陽還顯眼,武帝就不能容忍了。衛青恰恰就是這樣一顆過於耀眼的星星。於是,元朔六年(前123),少帥霍去病出場!

霍去病與衛青雖同為私生子,但霍去病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貴胄生活: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一路坦途。兩代名將個性迥異:衛青沉穩如山,霍去病性烈如火。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剛剛18歲。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姚校尉,隨衛青出征。霍去病率領八百驃騎,深入匈奴腹地,伺機殺敵,共斬殺匈奴2028名。漢武帝大喜,立即封霍去病冠軍侯,彰顯其“軍鋒之冠”。

元狩二年(前121)春、夏,霍去病河西之戰兩出奇兵,大獲全勝,兩次被封。

元狩二年(前121)秋,霍去病成功接應匈奴渾邪王部投降,再次被封。

首戰封侯絕不是不可能,隻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封賞如此迅猛、密集,耐人尋味。

史載衛青英武非常,但比起外甥霍去病,一個實力派,一個偶像派。偶像成名總是奇峰突起,令人眩暈。霍去病敢於深入敵軍境內作戰,經常長途奔襲,打遭遇戰、突襲戰,讓匈奴人摸不著頭腦,無法防守。

霍去病被發現之前,衛青獨掌軍權;霍去病的迅速提升,打破了衛青對軍事大權的壟斷。孤星高照演變為雙子星座。

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三次掛帥,戰功顯赫;衛青全年沒有出戰。

可見,漢武帝在有意為霍去病創造機會,迅速捧紅一顆新星,意味著對老牌明星的抑製。

漢武帝意欲何為?我們可以給出多種答案:

一是培養新人;

二是弱化衛青;

三是真心喜愛。

不論我們作何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衛青和漢武帝的關係不再如前。

話說回來,漢武帝的確是一個好惡隨心的性情中人。他偏愛後生才俊,特別是漂亮的年輕男子。“天子嚐欲教之孫吳兵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皇帝教武將兵法,對霍去病是重點培養;另外,“治第”就是成家立業,不是父子關係,怎麼能幫別人蓋房娶媳婦?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跟武帝一樣個性張揚。一句“匈奴不滅,無以家為”的大丈夫情懷,使漢武帝對霍去病平添幾分“視若己出”的親近。

霍去病身沐浩蕩皇恩之時,衛青正經曆嚴酷的人生考驗。此時,衛青喜憂參半。喜的是,衛家又出了一個社稷之臣,光耀門楣;憂的是,自己似乎到了“芳蘭當戶,不得不鋤”的境地。

接受還是抵觸?史書沒有記載這一年裏衛青有何言行。這說明衛青選擇了默默承受,未有出格之話,未行越軌之事。

第四,打壓期。

重磅推出新人之後,輪到新老巨星同台獻技,看誰“相形見絀”。蟄伏二年的衛青,在元狩四年(前119)春,與霍去病同時出擊匈奴,這也是一代將星的最後一戰。兩位將軍雖同時出兵,卻有兩點重要區別:

一是為霍去病裝備的全是精兵,為衛青配置的隻是一般士兵。

二是開始派霍去病走西線,迎戰單於;後來得知單於在東邊,又改派霍去病走東線。(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於。捕虜言單於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

無論前期的兵力配備,還是中期的出擊方向,漢武帝都明顯偏袒霍去病。戰後,衛帥與霍帥的封賞更是天壤之別。

衛青凱旋而歸,卻讓匈奴單於逃脫;因此,上至衛帥,下到全軍將領,未得任何封賞。霍帥戰功輝煌,加封五千八百戶,出征將士賞賜豐厚。

漢武帝為此專設大司馬之職,衛霍同任大司馬,官職相等。宦海中人,嗅覺何其靈敏!很快,衛青門人紛紛改換門庭,棄衛投霍,而且多數如願以償,撈得一官半職。(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難怪古時將軍得勝回朝,第一句就是:“吾皇萬歲萬萬歲!”看看“吾皇”此次出兵前後的表現,就可知他對戰事、戰功的影響之大。如果衛青因此怨恨漢武帝,也是事出有因;但是,我們翻遍《史記》,還是找不到衛青一句怨誹之詞,一步不滿之舉。

由此,我們發現衛青處理與漢武帝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能夠擺正君臣位置。

所謂擺正君臣位置,說白了,就是無怨無悔。無論皇上的傷害有意還是無意,衛青都不會表現出任何怨恨。

我們不知道衛青這種做法是生而有之,還是刻意為之。麵對不公能泰然處之,就是大智慧。

懂得進退有序、明哲保身的衛青,難道隻是一味隱忍?他甘於連續丟城棄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