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是武帝一朝最為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出身騎奴,最終官拜大將軍,三個兒子都被封侯,還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衛青是漢武帝的臣子、小舅、姐夫,二人既尊卑有序,又裙帶相連,關係非常微妙。是什麼成就了衛青一代將星的美名?他會不會陷入功高震主的強臣怪圈?
司馬遷眼中的衛青:明明白白為臣,幹幹淨淨做人!
“謙謙君子”
衛青是“苦出身”。童年因私生子的尷尬身份,在家中抬不起頭。長大了被姐姐衛子夫帶進宮,糊裏糊塗地讓長公主當作出氣筒,非法拘禁,差點死於非命。就連他的提拔,也是武帝和阿嬌賭氣的副產品。所以,衛青的謙恭,相當程度是早年生活際遇的性格烙印,也是後期官場曆練出的智慧使然。
我們先看三件事——
一是辭封與爭封。
元朔五年(前124)夏,因為在漠南之戰中戰功卓著,漢武帝加封衛青八千七百戶,又封衛青三個兒子衛伉(kang,抗)、衛不疑、衛登都為列侯。衛青推辭:衛青不才,能在軍中任職已經非常榮幸,仰仗陛下神威,各位將領拚力奮戰,才屢獲大捷。我有何德何能?陛下已經降恩封我食邑,三個小娃娃乳臭未幹,又無任何戰功,怎敢接受封賞?這不是我鼓勵戰士的本意啊!
漢武帝一聽,言之有理,當即表示:我沒有忘記各位將軍的功勞,本來就要考慮對他們的獎賞!於是封公孫敖、公孫賀等七人為侯,李息等三人為關內侯。
為兒子辭封,為諸將爭封,表現了衛青的謙恭,也為他贏得了極大的官聲及人心,保證了部隊的凝聚力。
二是善待汲黯。
衛青加封大將軍之職,備受尊寵,滿朝文武對他畢恭畢敬、馬首是瞻,獨汲黯見他時隻揖不拜。就有好事者點撥汲黯:你小子傻呀?皇上都巴不得大家主動自屈於大將軍之下,您怎麼能不拜呢?汲黯不管:難道大將軍有一個隻揖不拜的人,他就不尊貴了嗎?衛青聽說此事,感到汲黯果然是個人物,有思想。於是,經常拿朝中不好決斷的疑難問題向他谘詢,對汲黯的禮遇更是連升幾級,越發地謙恭。(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過於平生。)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說衛青“仁善退讓”,就是說衛青有仁愛之心,為人善良,不喜爭功。
三是包容李敢。
騎奴出身的衛青,平步青雲;根正苗紅的天才李廣,卻含恨自絕。不巧,李廣之子李敢則分配在衛青麾下從軍。可以想象,二人相見,大將軍衛青喜憂參半;校尉李敢則羞憤交加,他從來就認定老父之死,衛青是“暗箱操作”的第一黑手!終於有一天,李敢偷襲衛青,衛青受傷,但他既沒處分李敢,更不與任何人提及。不料驃騎將軍霍去病聞知此事,快意恩仇,一箭射殺了李敢。(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
一場暗殺複仇,展現三種英雄麵目:李氏家族(李廣、李敢父子)、的孤傲血性,霍去病的悍勇率性,衛青的忠厚隱忍。
正所謂:仰慕強勢簡單,尊崇弱勢困難;特立獨行簡單,通達包容困難;鋒芒畢露簡單,藏愚守拙困難。
“鬱鬱臣子”
漢武帝與衛青,既是君臣,又是郎舅,於公於私,都是高敏感、高難度的人際關係模式。伴君如伴虎,這一關係處理得好壞,不僅事關衛青個人,更牽扯到衛氏家族的盛衰榮辱。衛青如何處理自己和漢武帝的關係呢?
大體看來,衛青與漢武帝的關係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第一,蜜月期。衛子夫初受寵幸,武帝愛屋及烏,對衛青青睞有加;此時,漢武帝與衛青的關係最融洽,也最簡單,隻有一重色彩——姻親關係。
第二,微妙期。隨著衛青的軍事才能被漢武帝挖掘、利用,衛青立下的戰功越來越多。元朔五年(前124),漠南之戰大捷,衛青官拜大將軍。這一年,是漢武帝和衛青關係的拐點。隨著衛青地位逐漸遷升,他和漢武帝的關係也在悄悄地變化,由單純的姻親轉變為君主與重臣的關係;而且,衛青居功至偉,無人能出其右。姐姐是皇後,外甥是太子,本人又是大將軍。盡管衛青一貫行事低調,漢武帝還是有所警惕。
衛青此時如何應對呢?
既然是皇帝的小舅子,衛青“恃寵而驕”是有資本的。元朔六年(前123),陰山北麓之戰中,衛青部下蘇建損兵折將,一個人逃了回來。如何處理蘇建,有人認為“當殺”,有人主張“不能殺”。衛青說:我雖以皇親身份帶兵,卻並不考慮個人威嚴,要我殺蘇建以立威,有失我為臣本意。即使我有處死罪將的權力,也不敢在外擅自做主,我將上告皇上,由皇上裁決。衛青把蘇建交給朝廷,漢武帝赦免了蘇建死罪,廢為平民。
雖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衛青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救了蘇建一命,而且讓漢武帝看到了自己不恃寵、不擅權,時時事事聽從武帝安排。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了一段話:蘇建語餘曰:吾嚐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母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