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金屋藏嬌:輕狂不自知 命中必廢(3 / 3)

漢武帝與衛子夫的再次相見是什麼時候呢?是她入宮一年之後。

當時,漢武帝打算放一批宮女回家。衛子夫一見到漢武帝,馬上哭著請求出宮。(入宮歲餘,竟不複幸。武帝擇宮入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

哭得梨花帶雨的衛子夫,讓劉徹動了憐香惜玉之心。

衛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親衛媼隻是平陽侯家的奴脾;因此,衛子夫沒有阿嬌的驕橫霸道,卻別具小女兒態。那種酸酸甜甜的小愛情比較陳阿嬌的愛情麻辣燙,更加讓漢武帝動心。

於是漢武帝再幸子夫,衛子夫也爭氣,不久就有了身孕。衛子夫懷孕之後,一天比一天更為武帝尊寵。(上憐之,複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在此之前,阿嬌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衛子夫卻一連為漢武帝生了三女一男。長子劉據出生之時,漢武帝已經二十九歲,喜得長男,興奮不已。

衛子夫這個灰姑娘的命運終於被改寫了!

衛子夫在阿嬌被廢一事中起了什麼作用呢?

首先注定了陳阿嬌的被廢,同時也導致了阿嬌的迅速被廢。

但是,這一切,並非衛子夫處心積慮。結識漢武帝是邂逅,入宮是偶然,還險些被逐。衛子夫雖然並不刻意,卻似乎總受到命運的特別眷顧。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還有多位活躍在皇權周圍的女人。這些女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政治型。她們動什麼不動感情,如呂後、王美人;呂後並不十分在乎劉邦寵幸哪個嬪妃,她更在意太子是不是我的兒子,更在意權力的所屬。

第二類是小女人型。她們的特點是“將愛情進行到底”,如戚夫人、栗姬、衛子夫、陳阿嬌等。這類女人的特點是不切實際地追求皇帝的專情,並為此廝鬥爭寵,直到無一例外地在現實中碰壁而歸。

還有一類是混合型。她們看似有點政治頭腦,卻又十分幼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如長公主,輔佐劉徹即位,平地起波瀾,無風三尺浪,搞得風生水起;縱容女兒爭寵,不顧一切,讓漢武帝大動肝火,也毀了陳阿嬌的皇後之位。

表麵上看,小女人型也好,政治型也罷,追求的是同樣的東西——皇後之位,但兩者有本質的差別。對於政治型女人來說,皇後之位就是終極,而對小女人型來講,皇後之位不過是手段,她們最終需要的是皇帝的真愛。

“莫期君王情專一”

第四個人,漢武帝。

陳阿嬌被廢長門宮由漢武帝最後敲定,漢武帝自然是此事中的第一當事人。

漢武帝廢掉阿嬌的皇後之位有兩大理由:一是無子,二是巫蠱。兩條理由都無可辯駁。隻要“無子”一條就可以廢後,第二條不僅可以廢後,而且可以殺頭。

傳說陳阿嬌被打入冷宮後,聽說司馬相如擅長作賦,便一擲千金,求他寫下了哀婉淒惻的《長門賦》,希望以此喚回漢武帝,終究於事無補。

《長門賦》始見於蕭統《文選》,其《序》曰:孝武皇帝陳皇後,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工天下為文,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後複得幸。後人大加發揮,辛棄疾《摸魚兒》曰: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長門賦》的來曆尚有爭議,很可能是後人附會之作。

當漢武帝還沒有稱帝,還是彘兒的時候,喜歡阿嬌大大咧咧、風風火火,一時性起,要“金屋藏嬌”。可是,當皇上已不是彘兒,而為劉徹,登基稱“朕”之後;當皇帝遇上溫柔繾綣、鶯喉婉轉的衛子夫時,阿嬌再“恃寵而驕”就顯得不識時務了。

美人易老,天子善變。沒有衛子夫,還會有更多的女人令阿嬌嫉妒瘋狂。

“生男勿喜,生女勿憂,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一步登天,卻以花甲之年,三尺白綾自縊屈死;“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李夫人傾國傾城,俁芳華早逝,病中都不敢讓君王一見凋顏;“東方有貴人氣。”鉤弋夫人神話般出現,花樣年華即因一句“子少母壯”,無辜賜死。

何止陳阿嬌?昔日金屋中的女人,誰都難免麵對帝王決然的背影。

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後,成就了衛氏一門的顯貴,也改變著王朝的命運;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浴血沙場、戰功赫赫,都是著名的抗擊匈奴英雄。漢武帝與衛青,衛青與霍去病,君臣郎舅,同行舅甥,耐人尋味。那麼,為什麼衛青晚年孤寂潦倒?又是什麼令他臨終還難舍牽掛?

請看:一代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