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謀反之心由來已久,甚至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埋下了叛亂的種子。那麼,劉氏皇族內部還有著多少引而未發的恩怨?又是什麼變故在溫文爾雅的劉安心中烙上了“忤逆”的印記?
“沒媽孩子像根草”
這場皇家恩怨的源頭就是淮南厲王事件。
淮南厲王劉長是西漢王朝第一個劉姓淮南王,漢高祖劉邦八個兒子中的小兒子,死後的諡號是厲王;因此,後人稱他為淮南厲王。淮南王劉安是淮南厲王的長子。劉安最初的謀反念頭有沒有受到父親的慫恿?
此事說來話長,要從淮南厲王的身世講起。
淮南厲王劉長的母親是劉邦一朝趙王張敖的美人(後宮官名,相當於二千石)趙姬。而張敖的王後是劉邦與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因此,劉邦與張敖的關係既是君臣,又是翁婿。高祖七年(前200),劉邦在平城解圍之後,路過趙國;張敖對劉邦非常恭敬,每頓飯必定親自侍奉,忙前忙後,但劉邦對他吆來喝去,罵罵咧咧,言辭十分難聽。張敖雖無怨言,但他手下的國相貫高等人實在看不下去,恨得牙癢,以至於起心謀殺劉邦,並且將全盤計劃向他交底。張敖堅決不同意。他們便瞞著張敖策劃了一起驚天大案。
第二年(高祖八年,前199),劉邦親征韓王信殘部,路過趙國都城邯鄲。
張敖便將趙姬獻給劉邦,趙姬和劉邦一夜情後,竟然懷孕。當晚,劉邦住在柏人縣賓館。但是,劉邦臨睡前突然一陣心慌;一打聽此縣的縣名,原來是“柏人”。劉邦說:柏人者,迫人也。這個縣名不吉利。於是連夜離開。劉邦平生難得一次迷信,卻正是時候。原來,趙國相貫高早已在賓館布下埋伏,安排後半夜謀殺劉邦。
高祖九年(前198),貫高謀逆一案東窗事發,趙王張敖、國相貫高被押往京城受審。趙王府中家眷統統被就地關押,其中就有懷孕的趙姬。
趙姬被關押後,就將自己懷了皇帝骨肉的事報告給看守(厲王母亦係,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希望得以救助;看守不敢怠慢,立即上報給高祖劉邦。
劉邦時年五十九歲,得此消息理應非常興奮;但是,劉邦剛遭遇一生中唯一一次謀殺;而且,謀殺他的人很可能是自己的乘龍快婿張敖。盛怒之下,劉邦沒有理會趙姬。
趙姬看皇帝那邊沒有消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弟弟通過呂後親信辟陽侯審食其,向呂後求救。呂後一聽趙國有人懷了劉邦的孩子,堅決不幫忙。呂後此時已經有一個情敵戚夫人,再來個趙夫人,豈不是更受冷落?
呂後不願管,審食其見風使舵,自然不肯出力相救。
趙姬上訴無門,在關押中誕下兒子——就是後來的淮南厲王劉長;此時,趙姬一無牽掛,二又惱怒,因而羞憤自殺(厲王母已生厲王,恚,即自殺)。
看押人員將孩子抱到京城,送給劉邦。事過境遷,劉邦的怒氣已消,看見小兒子,他非常後悔,深感對不起趙姬。於是讓呂後撫養這個孩子,並且厚葬趙姬。
劉長由呂後撫養成人,因此,劉長和呂後的關係非常親密。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十月,淮南王黥布叛亂。劉邦原打算讓太子劉盈代自己出征,結果,這個計劃被“商山四皓”破壞,劉邦隻好抱病平叛。平定黥布之亂後,劉邦把黥布的淮南之地分給了劉長,從此,劉長成為漢代第一位劉姓淮南王(漢代第一位異姓淮南王是黥布)。
劉邦去世,呂後掌權,先後有三位趙王(劉如意、劉友、劉恢)被呂後所殺,代王劉恒也曾被改封趙王,隻是因為他堅決辭謝,才躲過一劫。
此時,高祖八男之中,隻有淮南王劉長從小無父無母,又是呂後帶大,不具任何威脅;因此,在惠帝、呂後執政的十五年中,劉長沒有像其他兄弟那樣受到迫害。
“報仇謀反有淵源”
那麼,淮南王劉長和其子劉安的謀反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呂後死後,呂氏滅族;代王劉恒即位,即漢文帝。此時,劉邦的兒子中隻剩下排行第四的漢文帝劉恒和排行第八的淮南王劉長兩人。這個一直在深宮默默成長的八皇子開始發力,要把失去的一切奪回來。劉長倚仗自己和皇帝的關係最親近,驕橫不法。漢文帝也總寬恕他,從不追究。
漢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劉長入朝拜見漢文帝時,已經肆意放任,他和漢文帝一塊兒去打獵,同坐一輛車,開口閉口稱文帝是“大哥”(大兄)。
劉長天生神力,是繼項羽之後第二個“力能扛鼎”的大力士,而且心狠手辣。
一日,劉長親自去拜訪審食其,年邁的審食其在家門口迎接。劉長突然從袖中掏出一柄大鐵椎(chui,垂),劈麵砸去。審食其猝不及防,加之年邁,被當場擊倒,隨從魏敬就地割斷了審食其的喉嚨。
殺了辟陽侯審食其之後,淮南厲王急速麵見漢文帝,露出膀子(肉袒)請罪。
劉長說,辟陽侯有三條必死之罪:
第一,我母親不應受趙國謀殺案的牽連,當時辟陽侯足以左右呂後,但是,他不為我母親力爭,導致母親自殺,這是第一樁罪(臣母不當坐趙事,其時辟陽侯力能得之呂後,弗爭,罪一也)。
第二,趙王劉如意母子都沒有罪,呂後殘殺了他們母子,辟陽侯不去為劉如意母子爭辯,這是第二樁罪(趙王如意子母無罪,呂後殺之,辟陽侯弗爭,罪二也)。
第三,呂後大封諸呂為王,威脅劉氏江山,辟陽侯又不爭,這是第三樁罪(呂後王諸呂,欲以危劉氏,辟陽侯弗爭,罪三也)。
我為天下人除掉賊臣辟陽侯,報了母親之仇,特來向陛下請罪。
淮南厲王這番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乍一聽,確有道理;如仔細推敲,漏洞不少:一是辟陽侯當時能否左右呂後;二是辟陽侯能否有力量讓劉邦救出淮南厲王的母親。可見,劉邦死了,呂後死了,劉長含恨隱忍多年。他認為:審食其不願全力營救,才導致母親自殺;但是,當時呂後掌權,審食其是呂後親信,劉長隻能心裏怨恨,不敢發作。現在有了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審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