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五年(前124),淮南王劉安的中郎(侍從)雷被(pi,皮)連夜逃奔京城長安,上書漢武帝,狀告淮南王對自己的迫害。茲事體大,漢武帝沒有半點馬虎,迅速將此事批轉給廷尉、河南郡聯合審理。淮南王劉安聞訊,立即密謀造反。
雷被到底有何冤情,隻有天子才能為其做主?淮南王難道罪不可怒,隻能選擇造反?一樁家務事為何牽動漢武帝徹夜輾轉?一腔書生意氣又怎樣引發一場諸侯叛亂?
“兒子逞氣父失地”
淮南王劉安的這場大難緣自太子劉遷(在漢代,不是隻有繼承皇位的皇帝之子叫做太子,諸侯王的王儲也叫太子),那麼,淮南王太子怎麼會給父親惹來如此大難呢?
元朔五年(前124),劉遷學習舞劍,學了一段時間之後,自覺無人可敵。一天,他聽說父親的侍從(中郎)雷被劍術極為高明,被譽為淮南第一劍客;心裏很是不服,急召雷被前來比試,想通過打敗雷被,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
雷被聽說此事,進退兩難;他知道,如果贏了,以後還如何在淮南王手下做事?如果輸了,就毀了自己淮南第一劍客的英名,於心不甘。思來想去,隻好回絕比賽。但劉遷不幹!不參加怎麼行?不參加,就是看不起本太子!最終,雷被硬著頭皮答應了。較量中,雷被一再退讓,太子步步緊逼。一不小心,雷被刺傷了太子。太子勃然大怒,雷被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收場。
此時,正是衛青打贏漠南之戰,對匈作戰取得巨大勝利時。漢武帝下令,隻要有人願意從軍,即可到京城報名,地方政府不得予以截留;否則,以抗旨論處。
雷被覺得,自己在淮南王手下混不下去了,決意到京城參軍,逃離淮南這個是非之地。而太子劉遷不依不饒,多次在父王劉安麵前詆毀雷被。劉安令郎中令嚴厲訓斥雷被,撤了雷被的職務,還口諭:嚴禁中郎雷被人京從軍!淮南國人以此為戒:今後誰再惹事生非,休想以從軍為名一走了之!
雷被走投無路,隻好拚死上京,告發淮南王。
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而漢武帝是漢文帝的孫子,因此,劉安的輩分比漢武帝還要高出一輩,在劉姓宗室中是最高的,漢武帝會怎樣處置這位族叔呢?
漢武帝對吳楚七國之亂印象極為深刻。繼位之後,全力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勢力。元朔二年(前127),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策,將諸侯國逐步縮小。但是,推恩策不具強製性,有些諸侯國執行了,有些諸侯國並未執行,劉安的淮南國就沒有執行。因此,淮南王的一舉一動,漢武帝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從不馬虎。接到雷被的上訴時,漢武帝心頭一震。
“嚴禁雷被人京從軍”,這可不是雞毛蒜皮的虐仆事件。根據漢律,凡阻撓執行天子詔令者,應判處棄市死罪。漢武帝下令弄清事件真相。
淮南王劉安坐臥不安,非常緊張;後來,又聽說河南郡(郡治洛陽)要抓劉遷到洛陽受審,更是憂心如焚,不能讓寶貝兒子坐牢啊;便和王後商量,一旦河南郡來抓兒子,就舉兵造反。但是,謀反可不是件小事,淮南王猶豫了十幾天,遲遲沒敢動手。
壽春是淮南國的國都,壽春縣丞是淮南王任命的;而淮南王的國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他見淮南主的太子遲遲沒有歸案,擺明了要偏袒淮南主;就抱怨壽春縣縣丞對抗中央命令,於是向中央政府舉報壽春縣丞。
中央勢力和地方勢力第一輪角力開始。
淮南王得知國相舉報壽春縣丞,便要求他取消彈劾。但是,國相不為所動。
淮南王一看事態有點失控,便搶先狀告國相違法。漢武帝令廷尉審理。案子一追就追回到了淮南王自己頭上。
緊接著,公卿大臣一致要求逮捕淮南主。
淮南王和太子商議:一不做,二不休,假如漢朝使者來抓人,就殺了漢使;同時除掉淮南國主管軍事的中尉,舉兵造反。
漢武帝雖想借機一舉蕩平淮南國,但是,並不貿然一步到位。畢竟,淮南王是自己的長輩;即使不顧及叔叔的尊嚴,也要考慮自己的聲譽。於是,他先派一個中尉(主管京城治安)到壽春縣,向淮南王問明事情真相。
淮南王見中尉和顏悅色,隻詢問雷被的情況,不提懲戒的事。因此,沒有格殺中尉。
中尉回朝,稟報調查結果,公卿大臣議論紛紛:要求處死淮南王。
漢武帝沒有采納朝臣的意見。
大臣們提出第二種處理辦法,削去淮南國五個縣,以示懲罰。這個意見漢武帝也隻是部分采納,最後削去淮南國兩個縣。而且,仍然派前次去詢問情況的中尉,到淮南國宣布處罰。
淮南王隻聽說自己死罪難逃,不知道最後的宣判其實是削地,便和太子劉遷商量,這一次再不能心慈手軟,一定要刺殺使者,起兵叛亂。誰料中尉一見淮南王,就連聲道賀,告訴淮南王死罪得免,隻削兩縣。劉安懸著的心又放回肚裏,中尉再次逃過一劫。叛亂不了了之。
“有心無力欲翻盤”
淮南王劉安觸犯漢法,其罪當誅,但是,漢武帝沒有將其一棍打死,而是給了他一個贖過的機會,淮南王會珍視這個機會嗎?他能從此一心向善,推行仁政嗎?
淮南王沒想到漢武帝會免自己一死,這當然是個驚喜。但是,驚喜也隻是一刹那,事過之後,淮南王很快又極度不安,鬱悶異常。他認為,自己在諸侯王中輩分最高,一生“行仁義”,還被削了兩個縣,太不公了。
那麼,一天天感到不滿足的淮南王會怎麼樣呢?
從此陷入焦慮之中。凡是從京城回來的人,他都要仔細盤問一番,誰要是騙他,說皇上沒有孩子,朝廷政局不穩,他就非常興奮;誰要是說朝廷政局穩定,皇上有了兒子,淮南王就非常生氣:瞎說,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