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李廣難封:血性一男兒 命蹇時乖(1 / 3)

在漢匈作戰史上,衛青、霍去病可以稱之為絕代雙驕,他們共同完成了武帝討伐匈奴的主要戰役,基本消滅了匈奴軍隊的主力,同時,也成就了各自的一世英名。但是,漢匈戰爭史上還有一些將軍,他們一生與匈奴作戰,命運之神似乎總和他們開玩笑,連一次封侯的機會都沒有得到。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飛將軍李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代名將李廣終生未得封侯?

“引刀一絕平生夢”

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為了殲滅匈奴主力,決定采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大膽製訂了深入漠北、犁廷掃穴、尋殲主力的戰略方針,集中十萬精銳騎兵,組成兩大兵團,分別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統領。

衛青從定襄出兵,令李廣做前將軍,公孫賀任左將軍,趙食其任右將軍,曹襄任後將軍,大軍越過沙漠,於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決戰。

恰在此時,衛青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得知匈奴單於的具體位置。對於遠涉沙漠作戰的漢軍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情報。隨後,衛青突然下令前將軍李廣,率部合並到右將軍的部隊中,走東路,合圍單於。

東邊道路迂回,水草稀少,不利於大部隊行進。前將軍李廣與匈奴作戰,到此時已曆文、景、武三朝近半個世紀,好不容易有了打先鋒的機會,還是直接麵對匈奴單於,突然調到右將軍趙食其軍中,自然心有不甘。

根據情報提供的具體位置,衛青決定正麵迎擊單於軍隊。漢軍用戰車排成環形營壘,阻止匈奴騎兵突襲,然後以左右兩翼急馳向前,包圍單於軍隊。單於見漢軍人多勢眾,裝備精良,作戰進退有序,自己絕難取勝。因此,傍晚時率領幾百名騎兵,突圍而去。漢軍輕騎兵連夜追擊,匈奴兵士四散奔逃。天快亮時,漢軍追出二百餘裏,沒有追上單於,俘獲、斬殺敵兵一萬多人。同時,霍去病重創匈奴左賢王軍隊。這就是著名的漠北決戰。

衛青漠北勝利歸來時,李廣和原任右路軍指揮的趙食其才姍姍來遲。原來,右路軍因為沒有向導,迷失了道路。李廣的部隊一到達,衛青立即派人到李廣的大帳中,訊問李廣迷路情況,準備上報漢武帝,但李廣拒絕回答。衛青又欲傳李廣當麵質詢,李廣悲憤地說: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徒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於是,李廣抽刀自殺(遂引刀自剄),李廣自殺的消息傳出,全軍將士無不落淚,老百姓也為他唏噓扼腕。

“將軍意誌難勝天”

李廣自殺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廣泛的同情?李廣至死未得封侯。那麼,為什麼戎馬一生的李廣,始終不能封侯呢?

李廣的祖上是秦朝名將李信,曾經為秦始皇追殺燕太子丹。

漢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匈奴軍隊大舉入侵蕭關。李廣此年從軍。到元狩四年(前119)漠北決戰之時,李廣從軍已有四十七年。李廣死前曾自白:我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總不能還去接受刀筆之吏的質詢。從李廣的從軍時間及卒年推測,他初入行伍之時,還沒有二十歲。

作為從軍近半個世紀的宿將,李廣有沒有封侯的主觀條件?《史記》記載,李廣非常有才。他在上穀太守任上,豪情萬丈,與匈奴數次交戰,當時負責漢朝與各附屬國關係的官員(典屬國)公孫昆邪,眼見李廣這麼不要命的打法,甚為不安,向漢景帝哭訴: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漢景帝趕忙將李廣調到上郡任太守。

李廣才氣無雙,何以見得?

第一,智勇神射之才。

李廣家族精於射藝、世代相傳。《水滸傳》中有位善射的名將花榮,綽號“小李廣”。可見,“李廣”在中國就是神射手的代名詞。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神射之事非常多。

射虎入石。有一次外出打獵,李廣將草中一塊石頭誤以為虎,引弓射去,箭人石中。可惜,超常發揮總是稍縱即逝。再讓他衝著石頭射,怎麼也射不進去了。這是一隻假老虎。

遇上了真老虎,又該怎麼辦呢?李廣還是那招絕技:射箭!在擔任邊右北平郡太守之時,李廣為民除害,射殺猛虎,一箭沒有斃命,老虎跳起,抓傷李廣。李廣再補一箭,終將老虎射死。

在李廣眼中,獸界老虎不過一碟小菜;一旦人間邂逅虎狼之師,他又將做何壯舉?

李廣在上郡太守任上,漢武帝派一個宦官下基層,到李廣的駐地監軍。一天,這位宦官帶了幾十個騎從外出,與三個匈奴人狹路相逢。宦官仗著人多,和匈奴人對射。結果,三個匈奴人以一當十,把宦官的騎從幾乎殺光。宦官受傷,奪路而逃。李廣立即斷定: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於是毅然帶領一百隨從追了上去。李廣讓騎從從左右兩翼包抄,自己連射兩箭,殺死其中兩人,活捉一人。經審訊,此三人果然是匈奴射雕手。

李廣率騎從大勝而歸,正欲回營。突然數千匈奴騎兵追趕過來。見李廣僅率一百騎從,立即占領山頭擺開陣勢。

仇家追殺,騎從驚恐萬分,調頭想跑。李廣說:此地離我方大軍幾十裏,掉頭逃跑,百十號人立刻會被殺光。如果留下來,他們以為附近還有伏兵,反而不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