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真正改變衛青一生命運的,是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入宮中。
衛青少年坎坷,但機遇也與坎坷並在。何況,他從小就是個知高知低的孩子。在他心中,總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恩之心——感謝上天,感謝皇帝。
無論如何,衛青被抓,阿嬌母女對衛子夫的嫉妒之心暴露無遺,也使漢武帝對阿嬌母女更加不滿。
漢武帝索性把衛青提拔為建章監(建章宮的管理者),並加封侍中(皇帝的侍從)。這無非是向阿嬌母女以及其他再圖不軌者亮明:我就是衛家的後台老板!
衛子夫得寵,衛家人人受益:衛青的哥哥衛步廣幾天中受賜千金,衛青的同母姐姐都嫁得金龜婿。大姐衛君孺,嫁給太仆公孫賀;二姐衛少兒曾與陳平的曾孫陳掌私通,武帝就把陳掌招來,賞賜兼提拔。後來,漢武帝又升衛子夫為“夫人”(殯妃的一級),提拔衛青做太中大夫。公孫敖因為營救衛青有功,也沾了光,蒙武帝多次提攜,備受尊崇。
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後陳阿嬌積怨爆發,竟然用巫蠱詛咒衛子夫。害人終害己。一隻怨毒的蠱娃娃,對當事人毫發無傷,倒是把阿嬌自己拉下了皇後之位,打入長門冷宮。而衛子夫更是萬千寵愛在一身。愛屋及烏,衛青因此更得漢武帝信任和重用。不過,漢武帝和衛青都清楚,做外戚,隻是一時風光;做能臣,才是一生榮耀。僅僅依靠裙帶關係,衛青就官運亨通,榮華顯赫,必然難以服眾。皇帝隻能為你指方向,造聲勢,要想在朝中站穩腳跟,衛青還得靠自己建立功業。
“蕩平龍城冠群臣”
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入侵上穀郡(今河北張家口市),以報馬邑前恥。
為挽回馬邑之謀的失敗局麵,打擊匈奴的瘋狂報複,漢武帝親自部署戰略計劃。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分別從上穀、代郡、雲中、雁門出擊,攻打匈奴。
這是馬邑之謀後,漢武帝第一次主動出擊匈奴。
此次出兵,公孫賀一無所得;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兵敗被俘,所幸最後逃回。漢武帝將損兵折將的公孫敖、李廣投進監獄。按照漢法,他們本當斬首,後因兩人繳納贖金,被廢為庶人。
四路人馬唯獨衛青立功,被封為關內侯(有食邑無封國的侯爵,屬於漢代軍功爵製的第二等)。
衛青立了什麼功呢?他直搗龍城,斬殺匈奴七百(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這是頭功!雖然殺敵不多,但意義重大。
一、震憾。衛青戰績並不輝煌;但對匈奴人是個極大的震撼。此前,漢匈之間雖時有衝突,但都在漢朝邊境交戰,漢軍從未深人匈奴腹地。這一次,衛青竟打到龍城,攻入匈奴的王廷。這對於匈奴,是一個讓人十分不安的信號:原來安全的匈奴腹地,今後也可能為漢軍經常光顧——整個匈奴領地再也沒有安全可言。
二、激怒。龍城是匈奴祭祀天地祖先、彙合部落的王廷,是政治中心,更是宗教聖地。因而,衛青此舉使匈奴上下震驚之餘,無比憤怒。戰爭擴大不可避免。
三、報複。當年秋天,匈奴即數次侵盜邊郡,以雪龍城之辱。漢武帝急調老將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屯兵漁陽郡。
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衛子夫生下漢武帝的皇長子劉據,衛子夫晉升皇後。是年秋,衛青領車騎將軍職,率三萬騎兵從雁門出塞,將軍李息從代地出塞,夾擊匈奴。衛青斬敵數千人。(車騎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青斬首虜數千人。)史稱“雁門之戰”。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出塞進攻,漢武帝隻派衛青、李息兩人;老將軍李廣等名將一概未用。龍城之戰,漢武帝首次使用衛青,對其才能尚存疑慮。在對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的兵力分配上,武帝是一人一萬。而雁門之戰,漢武帝僅派衛青、李息兩人出征;而且,衛青所率軍隊由當年的一萬增至三萬;李息隻是衛青的副將。這一變化,說明漢武帝對衛青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雁門一戰,引來了匈奴更大規模的報複。
匈奴大舉入侵,殺死遼西太守;在雁門,又殺死和擄去幾千人。
僅一個多月,匈奴再次進犯上穀、漁陽。由於韓安國上書請求停止屯軍(駐紮軍隊。一邊駐守邊境,一邊墾荒種地),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無法打退匈奴騎兵,隻好退回軍營,匈奴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揚長而去。
衛青出身騎奴,並未受過多少教育,讀過多少兵書,和他共事的有老一輩名將韓安國、李廣,也有同輩的青年將領公孫賀、公孫敖,為什麼他人接連失敗,衛青卻屢戰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