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生前波折叢生,毀譽參半;死後多年,爭論依然不休。有人評價他“太聰明、不忠誠”。其實不然。竇嬰很聰明,隻是他不通權謀,不會來事;而與其說他不忠誠,不如說是貴公子的優越感太強。無論如何,在這件事上,竇嬰處理失當。
最後,漢景帝好說歹說,竇嬰勉強出征。這一去,立了功,封了侯。竇嬰推祟“武死戰”,他沒有死,得勝回朝了。
第四,廉潔。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成為竇嬰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頁。漢景帝對竇將軍心服口服,賞賜一千黃金。若幹年後,漢武帝也曾賞賜衛青千金,衛青怎麼做的呢?拿出五百金,為武帝寵妃——王美人的雙親祝壽。雖然這禮送得不光彩,但也不算太丟人。虎落平陽,人在屋簷;那種謙恭,令人心酸。衛青也是外戚,是出身貧苦的福將;他自律謹慎,唯恐給皇帝皇後製造麻煩。
竇嬰不會想那麼多。他怎麼處理這一千金?一個子兒不要,統統放在走廊上,全用來做平叛的軍費。《史記》記載:“金無入家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天性奔放灑脫的盛唐詩人李白。而千年之前,一個外戚功臣竇嬰,也與李白一樣的不羈,一樣的任性。
竇嬰雖任性,卻也能及時轉彎;景帝不動聲色,卻出手狠毒,這樣一對君臣,能否長期共容?
竇嬰平叛立功,文武全才。於是,景帝不計前嫌,任命他做太子的老師。不料,五個女人一番角逐,太子劉榮被廢。這下竇嬰急了,又跑出來反對。反對無效,他就到長安附近一個叫南山的地方,泡病號,一住好幾個月,誰勸也不上朝。
後來有一個門客,跟他說了句交底話。他說,能夠讓你升官發財的人,是誰啊?皇上。最親你的人是誰啊?太後。她是你的姑姑,當今皇上的親生母親。你先是得罪了太後,現在更出格,為了一個廢太子,跟景帝的關係也搞僵了。如果太後和皇上都恨你,你無權無勢,不是要惹大麻煩嗎?
竇嬰恍然大悟,不再硬撐,打點精神,重又上朝了。漢景帝見竇嬰回來了,什麼也沒說。但是天空中已經飄來烏雲,竇嬰的背運,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那是一次日食。古人認為,太陽象征皇帝,一旦出現日食,就是上天對皇帝敲警鍾:你要檢討自己了。現代科技告訴我們,日食是由於月球擋在地球和太陽之間造成的,同一個地方,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日偏食,幾百年一次日全食。每次日食皇帝都得檢討,挺不是味兒。於是想辦法變通,找替罪羊。什麼辦法呢?罷免丞相。為什麼把罪過轉嫁到丞相頭上呢?因為是丞相輔佐我的,上天要譴責我,也請丞相代為受過。這回,漢景帝遇上倒黴的日食,找來劉舍做替罪羊,把他的丞相免了。
丞相之位空缺,誰來補位?滿朝文武,比資曆,講政績,沒人敵得過竇嬰。而他的姑姑竇太後,雖然和侄兒也有過節,關鍵時刻還是大局為重,極力聲援竇嬰。
漢景帝什麼意見?竇嬰不行,不穩重。於是任命車夫出身的衛綰做丞相。漢景帝開始秋後算賬了——你泡病假朕不責怪,你回朝做事朕也歡迎。但是,想做丞相?不可能了。在景帝那裏,是是非非,一樁一件,他記得清清楚楚。
性格決定命運。景帝朝最能幹的兩位功臣:周亞夫蒙冤自殺,竇嬰不得重用,都是性格使然。
武帝上台,終於拔出了經年不用的利劍,霍霍寒光,削鐵如泥。那麼,他起用的丞相竇嬰將有何作為?麵對恩重如山,卻政見不合、尊奉黃老的姑姑竇太後,他會如何應對呢?
請看:太後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