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平安太子:周亞夫就範 除卻心患(3 / 3)

案子很快上報漢景帝。漢景帝一看,周亞夫的兒子,又牽扯到周亞夫。立即批轉查辦。批複到廷尉府,廷尉府文書官拿著景帝批示、法律條文,跑到周亞夫家中做筆錄。周亞夫怎麼辦呢?好好解釋,爭取寬大處理吧。沒有!周亞夫一字不答。

文書官碰了一鼻子灰,立即上報。(書既聞上,上下吏。吏簿責條侯,條侯不對。景帝罵之曰:吾不用也!)於是,就有了《史記》中記載的漢景帝唯一一次破口大罵:吾不用也!我不需要核實了!你不服軟,就下地獄吧!

漢景帝下令召周亞夫到廷尉府(九卿之一,主管全國刑事案件,相當於最高法院)受審。廷尉指責周亞夫說:你想造反嗎?周亞夫回答:我買的是殉葬用品,怎麼能稱作是造反呢?廷尉狡辯地說: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想在地下造反。(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亞夫越是據理力爭,這些主審官對周亞夫越是肆意汙辱。這樣,一代名將周亞夫,投入大牢,絕食五日,吐血而死。

漢景帝因為護佑少主而逼殺重臣周亞夫。其實,周亞夫對太子劉徹沒有任何威脅。周亞夫的“三阻”表明他是一位恪守臣道之人。即使在位也不會威脅少主;何況景帝朝末期,他已經賦閑在家,朝中大事鞭長莫及。所以,我認為,極端獨裁的皇權與不肯示弱的相權之間的尖銳衝突,才是周亞夫之死的根本原因。

漢景帝也算得上中國曆史上的好皇帝。然而,吳楚七國之亂他枉殺晁錯,平定吳楚之國之亂後他冤殺周亞夫。所謂的好皇帝隻是對國家的治理有貢獻,對曆史的發展有貢獻;就個人而言,好皇帝同樣是極端的獨裁者,同樣霸道、殘忍。

“工於心計受重用”

為了愛子劉徹能成為景帝朝的平安太子,順利繼位。漢景帝披荊斬棘,除掉廢太子劉榮,力拔老丞相周亞夫;做完減法之後做加法,景帝又費心給太子安排一個輔佐他的領路人。他是誰?憑什麼讓機關重重的漢景帝放心、放手,將少主托付於他呢?

這個人就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被那都頂下來的老實人衛綰,漢景帝任命他做太子劉徹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按說太子的老師一定是學富五車的讀書人吧?可衛綰是什麼出身呢?《史記》記載,衛綰因為車技一流而(以戲車為郎)做了漢文帝的侍從。換句話說,衛綰從前不過是一名車把式,卻連升三級,成了現任太子身邊的教頭。

看來出身不重要,關鍵是能否人得皇上的法眼。剛愎自用者太重,用不動;逆來順受者太輕,坐不穩;隻有剛柔相濟的人,分量正好,最為得力。

衛綰默默無聞,不卑不亢,倒是先被漢文帝重用,後來,又被當時還是太子的景帝看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當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曾請漢文帝身邊的一些官員到太子府中,參加一個盛大酒宴。幾乎所有被邀請的人都忙不迭地準時赴會。隻有一個人,稱病不去,這個人就是衛綰。可事實上,衛綰並沒有生病,他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呢?作為文帝身邊的侍從,你心急火燎跑到太子宮中去喝酒,很容易給老皇帝造成一種印象:你提前去巴結、交往未來的新皇帝,是不是覺得我不久於人世了?沒有利用價值了?忙著找新靠山,改換門庭?察言觀色、工於心計的衛綰沒有去。(孝景為太子時,召上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

後來的情形如何?去的人太子沒印象,反而是不去的人被太子記住了。漢景帝繼位後,對他身邊殷勤侍奉的衛綰不理不睬,不聞不問,冷淡異常。這就是惦記上了。衛綰怎麼辦呢?一味勤勉工作、任勞任怨。不久,漢景帝外出打獵,竟一反常態,和風細雨,讓衛綰上來做他的參乘,就是陪他坐車。衛綰剛剛坐定,漢景帝就問他,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請你坐我的車嗎?衛綰說,不知道啊。我本來不過一個車夫出身,聖上卻叫我上來坐車。漢景帝也不解釋,意味深長地說,那一年,我請客,所有的人都來了,你為什麼不來?

以景帝的高智商,他怎麼會不知道衛綰當年不赴宴的真實原因呢?你不是忠於老皇帝嗎?那你現在願不願意效忠我呢?所以他不死心,還要問。衛綰呢?既然我說過的話,就不能反悔。請皇上原諒!那天我確實病了。

臨下車,漢景帝意猶未盡,說,我賞你一把劍吧!衛綰回答,劍是多麼貴重的禮物啊,我不敢要。先皇賞給我的六把劍,還在家裏放著呢。漢景帝不信,愛卿說笑了,一般人拿到劍,要麼是佩戴,要麼是互贈,你擺在家裏幹嗎呢?漢景帝疑心極重,馬上派人到衛綰家去察看。果然,六把嶄新的劍,爍爍放光,全在牆上掛著,一點兒沒用過。使者如此這般一說,漢景帝更加受用,因為這表明了衛綰對皇上賞賜相當重視。

看看衛綰,既會裝傻充愣,又善表白心跡;從車夫升遷太子太傅,官居丞相。又想想周亞夫,倔強自我,從不妥協;從丞相落人罷官歸田,慘死獄中。一個駕轅扶車的老車夫,一個調兵遣將的大將軍;智商高下,一望即知,情商強弱,不也昭然?世事如此,怎不叫人心生浩歎!

由於漢景帝的成功運作,劉徹平安渡過九年的太子生涯,一直到他十六歲登基為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少年天子劉徹如何“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人上任“三把火”又是怎麼燒起來的呢?

請看:董生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