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景帝清障:皇長子自盡 幹係難脫(2 / 3)

景帝曰:都忠臣。竇太後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最終,郅都被竇太後羅織的罪名所殺。

麵對“仇人”郅都,母子的反應天壤之別。竇太後欲“食肉寢皮”很正常,漢景帝“無動於衷”卻令人詫異。從中我們能品出點什麼呢?

漢景帝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皇帝,眾人皆動他不動,其實,人人都是他棋盤上的棋子。那麼,如此心思填密的皇帝,讓酷吏郅都審訊廢太子劉榮,是何用意?

我們先查詢《史記·酷吏列傳》的記載,看看那都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郅都原是漢景帝身邊的侍從。有一次,景帝外出打獵,隨侍的除了郅都,還有一個賈姬。途中,賈姬去皇家獵苑的衛生間。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一頭野豬,也跟了進去。漢景帝眼睜睜看著賈姬和野豬,一前一後進了衛生間,大驚失色。

一向薄情的漢景帝怎麼突然知道疼人了呢?原來,漢景帝一共十四個兒子,其中賈姬生了三個,僅次於王美人的妹妹王兒姁,屈居亞軍。無子無寵,有子有寵,由此可見賈姬在漢景帝心目中地位非同尋常。情急之下,景帝使眼色給郅都,叫他進衛生間解救賈姬。郅都紋絲不動,權當沒看見。景帝急了,提著劍往裏衝。郅都攔住景帝,“璞通”一聲跪下來:皇上,您即使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也得為太後、為大漢江山著想啊!為了一個女人,您怎能如此冒險呢?

郅都是酷吏,漢代的酷吏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隻忠於皇帝一個人,其他人的死活與他無關!後來,野豬在衛生間裏晃蕩了一圈,出來了;緊接著,花容失色的賈姬也出來了,一場虛驚。這次獵場驚魂立即被報到竇太後那兒。竇太後一聽,好個忠臣!救子有功!於是重賞郅都,大加信用。

“獵場驚魂”是第一件事。

過了不久,齊地的濟南郡有一個姓瞷(xian,閑)的人家,仗著宗族勢大,為非作歹。太守對此束手無策。漢景帝毫不猶豫,把郅都派過去。郅都一上任,眨眨眼就把黑幫老大殺了。一時間全城驚然,臨城的郡守見了郅都都像見到頂頭上司,低眉順眼,察言觀色。這是那都的第二件事:鎮壓豪強。

講到第三件事,真相昭然若揭。當年漢景帝一邊廢太子、貶栗姬,還殺盡了栗姬在朝中的所有親屬,而行刑的劊子手是誰呢?正是郅都!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本來負責主審栗姬親眷的中尉並不是郅都,是一個叫衛綰(西漢代國大陵人,曆任中郎將、河間王太傅、太子太傅、禦史大夫,並做過三年丞相)的人。漢景帝覺得衛綰太老實,沒魄力,不適合做這種殺人的事;就把衛綰叫來說,衛大人日理萬機,辛苦啦!這樣,朕放你幾個月大假,讓郅都頂替你,怎麼樣?衛綰一走,郅都到任,把栗姬的親屬三下五除二,趕盡殺絕。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一落到郅都手裏,劉榮立馬崩潰,因為娘這一支的親人都死於這個“魔王”之手,自己也命不久矣!

憑這三件事,看得出漢景帝對那都是“知人善任”,何時何地如何任用,他心知肚明。

如果漢景帝想放劉榮一馬,隻要換下郅都即可,可是他沒有。難道他不想放過兒子劉榮嗎?劉榮之死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如果我們把這兩件事聯係起來:其一,劉榮自殺以後,竇太後跟漢景帝的兩種不同反應。一個痛心疾首,一個麻木不仁。其二,漢景帝任命殺死栗姬娘家人的郅都為案件主審人。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劉榮被逼自殺,漢景帝脫不了幹係!甚至有可能是漢景帝早就盤算好了的,從廢太子那天起,這次殺人計劃已經列入議事日程。

“幕後之凶”

當然,史學界沒有人這樣講,我個人認為,皇長子劉榮之死一案中,漢景帝是主謀,這是一起“父殺子”案!令人不解一的是,一個父親,而且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什麼一定要逼殺自己的長子呢?何況兒子已不做太子,不足以威脅他人,何以如此狠心非得趕盡殺絕?

我想,不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廢太子對現任太子的威脅。曆朝曆代被廢太子的結局都非常慘,因為太子是儲君,是後備君主;總有一些大臣圍繞在他的身邊,目的隻有一個:培養潛力股。一朝太子登基,擁立太子的有功之臣,就相當於大筆原始股持有者,昔日的投資定獲豐厚回報。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必將源源不斷,滾滾而來。但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登基未成,半路夭折,成為一個廢太子,其中的盤根錯節就成了新老皇帝的心腹之患。因為這些人為了挽回自己的投資成本,隨時可能把廢太子再次抬出來,和新太子抗衡,攪亂時局。這就是劉榮的必死之道,他的廢太子身份,注定他隨時可能被皇帝、新太子當作政敵,視為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