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景帝清障:皇長子自盡 幹係難脫(1 / 3)

五女博弈十子勝,不能不感歎造化弄人。然而,在漢王朝這個家族大企業中,真正的最高領導人漢景帝卻大打太極,別說當局者迷,就是旁觀者也鬧不清這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麼藥。塵埃落定,漢景帝又將何為?是安撫廢太子劉榮?還是力挺新太子劉徹?這位九五之尊的父親到底站在哪邊?

“長子殞命”

“從來隻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幸運兒的身後,往往有倒黴蛋墊背。整個太子廢立事件,劉徹的幸運不言而喻。那麼,誰是倒黴蛋?廢太子劉榮。他本身並無半點過失,就因為母親一言不慎,大漢江山,咫尺之遙,失之交臂。然而,壞運氣總是結伴而來。貶為臨江王以後,又過兩年,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劉榮再次撞上槍口!有道是,削職抵罪。劉榮已經失去了最尊貴的太子頭銜;除了一條命,他還能拿什麼來贖罪?而他那個“太極高手”父親漢景帝,在性命攸關之時,又將做何表現?

廢太子劉榮犯的是逾製之罪。前麵講過,漢景帝的弟弟梁王也是大搞“逾製”,惹得景帝一肚子火。廢太子劉榮怎麼會“逾製”呢?原來,他在做臨江王的時候,把自己的宮殿擴建到祖廟之地。祖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啊,麻煩大了!漢代各諸侯國、各郡郡府所在地有兩大祖廟,一個是漢高祖劉邦的廟,另一個是漢文帝劉恒的廟,周圍有一圈低矮的圍牆。劉榮沒有侵占祖廟的內院,隻把仍屬於祖廟範圍的外圍之地占了。可想而知,劉榮是經過周密策劃的,準備“智踩高壓線”。不過“再狡猾的狐狸也敵不過好獵手”!一份檢舉信遞上去,漢景帝立刻下令,召劉榮進京。據說,劉榮進京那天,剛一上路,他坐的車的車軸就斷了。臨江國的百姓紛紛謠傳,國君這一去怕是回不來了。

到了京城,劉榮直接被送到中尉府。進了中尉府可不是走親訪友!中尉主管首都的社會治安,相當於現在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劉榮還心存僥幸:“朝中有人”嘛,何況這人還是當今皇上,自己的親生父親。誰知,中尉聲色俱厲、鐵麵無私,一點沒把劉榮放在眼裏。這個中尉就是《史記·酷吏列傳》明文記載的一個酷吏——郅都。身為廢太子,劉榮的自尊心已經搖搖欲墜,經那都一番冷言惡語,更是羞憤交加。兩人僵持不下,太子要求筆墨,想給父皇寫一封信,一方麵說明情況,一方麵表示謝罪。孰料這那都非常強硬,堅決不給!誰說老虎屁股摸不得?我今天偏要摸!何況你還是隻沒牙的紙老虎!最後還是誰解了圍呢?就是我們前麵講到的竇太後的侄子竇嬰,因為做過劉榮的太子太傅,念及師生之情,偷偷給他送去了刀筆。劉榮寫完就自殺了。(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魏其侯使人問予臨江王,臨江王即得為書,謝上,因自殺。)

小小中尉竟然逼死皇長子劉榮!此事傳出,朝野震驚,皇室寒心。劉榮“逾製”有錯,但罪不至誅,到不了殺頭的地步!

如果劉榮不犯法,也不自殺,最後會不會還是被殺?這個問題要分兩步來回答。

“命案蹊蹺”

第一,劉榮為什麼要自殺?可以想象劉榮獄中的處境,一個詞:孤苦伶仃。劉榮當時不過十多歲,這麼小的孩子,太子之位剛剛被廢,又被關進大牢,絕望之中最需要什麼?爹娘啊!但母親栗姬早已憂憤而死,母親娘家在朝中做官的人也都被誅殺。所以困境之中,僅存的希望就是“給父皇寫信”。可就是這一點卑微的要求也被拒絕了,曾經萬人擁戴的大漢儲君,如今連支筆也討不到。從小嬌生慣養的皇子,此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無助和恐懼攫住了他,劉榮無法承受,宿命般地走上了絕路。

第二,誰是整個事件的主謀?劉榮自殺,雖然事出偶然;但他死後,各方反應,著實蹊蹺!

第一個作出強烈反應的,是他的老祖母竇太後。竇太後聽說長孫自殺,勃然大怒,立即要求處死禍首郅都。我們講過,竇太後是個很有權勢的女人,說她貪啊,霸啊,蠢啊,都沒錯。但是,她的這些人性弱點,終究隻是出於一種天然的母性情感。對兒女,做母親的和外人的價值判斷絕對不同。不是說哪個有錢有勢了,她就喜歡誰;相反,她們往往心疼最潦倒的孩子。竇太後不是呂後。我們要理解這個人物,首先要把她當一個母親來看,其次才是一個擅權的女性。俗話說,“幼子長孫心頭肉”。人類的隔代情結最突出地體現在祖母和長孫之間。這個長孫先是被廢,接著竟因為一點小錯被逼自殺!竇太後當然要求立即處死郅都!對於此事,郅都都到底負有多大責任,她根本無暇分辨。

第二個受到刺激的人是誰?按常理來說,人生一大痛事:“白發人送黑發人”,一國之君竟不能保全兒子性命,手捧絕命書——曾經的求救信,做父親的該是怎樣的痛徹心扉!然而,漢景帝一不痛心,二不震驚,好像死的是別人的孩子。他很被動、很勉強地把逼死兒子的郅都免了官,以罰代殺。這還不夠,沒幾個月,漢景帝竟然派人到郅都家中送上一個大禮包——任命郅都為雁門郡太守。還有一個附贈品,給他特權,作為邊郡太守,郅都可以便宜行事。所謂“便宜行事”,就是遇到緊急情況,郅都可以不向任何人報告,自主處理。天下竟有如此涵養深厚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