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景帝朝太子之位的宮鬧角逐,波譎雲詭。景帝長子、原太子劉榮,並無半點過失,卻淪為鬥爭犧牲品,漢景帝為什麼對他薄情寡恩?梁王劉武,景帝胞弟,爭奪帝位,聲勢浩大,景帝見招拆招,卻從不追究。是什麼讓他一忍再忍?膠東王劉彘,景帝十子,一開始並不占優,最終如何脫穎而出,成為景帝朝真正的太子呢?
“昏招一出敗局定”
因為擔心兄弟失和,引發內亂,竇太後終於放棄了立梁王的主張。整件事情漢景帝做得不顯山、不露水:我是同意了,一點不含糊;大臣們不幹,就沒辦法了。當然,那個深藏不露的幕後總策劃,正是漢景帝。
以孝悌聞名的漢景帝,為什麼在“立儲”一事上力違母命,要將梁王排除在外呢?
一是親情。竇太後想立他的兒子,漢景帝何嚐不想立自己的兒子呢?手足之情終究不敵父子之親啊。
再是祖製。從漢高祖至漢文帝,漢朝的祖製無不是父子相傳,從未有兄終弟及,沒聽說哥哥死了弟弟可以頂上去的。
三是梁王驕橫。出入遊戲僭於天子。天子聞之,心弗善也。梁王仰仗著母後的溺愛,大搞特殊化,自比天子做派,惹得漢景帝極為反感;朝廷對此的反應也是沸沸揚揚,以至於他最可靠的“保護傘”竇太後也坐不住了,痛斥梁國使者之無禮犯上。
韓安國(字長孺,西漢梁縣成安人,禦史大夫)及時出麵,找到長公主哭哭啼啼。韓安國說,梁王為人之子孝順,為人之臣忠誠,可他什麼時候得到過太後的垂愛啊?當年吳楚七國叛亂,函穀關以東的諸侯國差不多都倒戈了,隻有梁王和朝廷最親。出征那天,梁王親自跪送我們六位將軍,最終力挫七國叛亂。如今,太後抓住這麼點禮節上的問題,就問罪梁國使者,真令人心酸啊。
韓安國避重就輕、攻心為上,總算化解了這場信任危機。然而,不信不恭,欺瞞驕橫,狐狸尾巴一旦露出,有了第一次,別人就料到了第二次,即使願意原諒你,內心也難以信任。從此,景帝對梁王更是嚴加戒備。
第二次衝擊太子之位宣告失敗,梁王基本上就從儲君候補名單上被剔除了。那麼,梁王會善罷甘休嗎?
梁王當然十分惱火,他派人四處打聽,到底是哪個不要命的,竟敢壞我的好事?不幾天接到密報:原來袁盎帶領朝中的一幫大臣,跑到太後跟前,講了些春秋時期的陳穀爛米,愣是把老人家給忽悠住了,最終放棄立梁王為儲君!
梁王咬牙切齒,這些老不死的,你們不是要師法古人、講究祖製嗎?好,我這就讓你們找先帝領賞去!於是,他遣刺客潛入京城,將袁盎和參加朝議的十幾位大臣全部刺殺,一個不留。其狀之慘,舉國動容。
十幾個德高望重的老臣接連暴斃,令漢景帝大為震怒。他下令緝捕凶手,但是,一時間,凶手卻怎麼也抓不到。
他很快意識到,這個幕後的主使人,很可能是他的小弟劉武。於是,專案組到了梁國。一經查證,主要犯罪嫌疑人果然是梁王手下的人;而且,他們竟然堂而皇之地藏進梁王的王宮,逃避追捕。專案組當然不敢貿然闖入梁王王宮,緝拿疑犯。於是,漢景帝一天一個詔書,勒令嚴查凶手。
這次,又是韓安國打破僵局。韓安國像當年梁王跪送他們六位將軍平叛那樣,跪倒在梁王跟前,涕淚橫流:大王您想一想,您和當今天子的關係,比起天子和那個被廢掉太子的關係,哪個更近?梁王說:他們是父子,肯定親過我們兄弟啊。正是。他們父子骨肉相連,就因為劉榮的母親說錯了一句話,劉榮頃刻間被廢。為什麼?因為朝廷辦事,曆來是不能夠因私廢公的。現在,您率性而為卻罪不加身,那都是老太後一直在後麵力保啊。一旦太後百年,您還能夠依靠誰?
韓安國一番話說得梁孝王大驚失色,立刻同意交出凶手。接下來,疑犯自殺,梁王親自上京,負荊請罪,漢景帝也未糾纏,赦梁王罪。梁王一場儲君之爭,此時才算劃上了句號。後來,梁王在母後、皇兄身邊隨侍、懺悔,朝見之期很快就滿了。他請求延期留住長安。景帝再沒有客氣,果斷拒絕他的要求。劉武返回封國,鬱鬱寡歡,沒過多久,中暑而死。
竇太後對幼子梁孝王的溺愛,來自女人的天性,但缺少理性和智慧,最終成為世間母愛“非愛”的典型案例。
梁王因謀刺大臣事發,狼狽退出儲君競爭舞台。這樣排除下來,曾經轟轟烈烈的太子位角逐,就隻剩下王美人的兒子、皇十子劉彘——兵不血刃、不戰而勝。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立王美人為皇後,劉彘改名劉徹,立為太子。
“五女博弈十子勝”
劉徹四歲被封為膠東王,七歲就被立為太子,這麼小的孩子,根本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那麼,在景帝朝的儲君之爭中,他憑什麼最終勝出呢?我們還是從前麵講的這五個角逐的女人身上尋找答案,一個一個地分析。
先看薄皇後。這個人,是漢景帝的祖母薄太後指婚、欽點的太子妃,後來一路當上皇後。現在看來,薄皇後是個很無奈的悲劇性人物;因為她不具備籠絡漢景帝的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力。王美人嫁到金王孫家,生了一個孩子,又強行離婚,才來到太子宮。不過,她要臉蛋有臉蛋,要手腕有手腕,人也爭氣,一下子生了一龍三鳳,還攀上了太後的貼心小棉襖、皇帝的長年婚介人——長公主,哪一樣不比薄皇後這個正宮娘娘強十倍?薄皇後雖然是門當戶對、正宗嫡傳,可惜無子無寵,主觀能力弱,客觀條件也不好,互為因果。數來數去,她唯一可以說道的,隻不過是有一個好祖母,點名她做了這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