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促進周邊文化的發展(3 / 3)

(三)巴厘島的繁榮

美麗的巴厘島是今天人們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它給全世界的遊人帶來了身心的享受。這個小島獨特民俗文化的形成與六百年前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

在方圓五百平方公裏的巴厘島民族村,除了用印尼文字書寫的標牌和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外,那古色古香的民宅,大街兩旁的石雕、木雕、家具、瓷器、織衣、繪畫等店鋪都與我國的古城蘇州和太倉非常相像,而這裏正是鄭和下西洋時出發的地方。

在巴厘島的民族村中,大部分建築都呈中國明代的佛教建築風格,廟宇、房屋皆雕梁畫棟。從這些建築和當地店鋪賣的古物中,依稀可以看到鄭和當年率領船隊來到此地的情景。鄭和七下西洋把中國的佛教建築藝術傳播到了印尼,不僅印尼三寶壟的民宅有不少是中國明式風格,而且在今天的巴厘島也同樣存在著鮮明的中國明代文化。鄭和下西洋把中國的“建築文化”“陶瓷文化”“絲綢文化”廣泛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六百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巴厘島人。

鄭和下西洋給蠟染村帶去了中國的絲綢,而且還教會了他們紡織和印染的技術,在這裏常常有身穿藍色印花布的印尼人接待各地來旅遊的客人。這種服裝與我國江蘇甪直古鎮的水鄉服飾非常相似。在巴厘島第二大根雕館,收藏著很多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藝術珍品。鄭和當年來到這裏,把佛教文化也傳播到了這裏,我們今天可以在這個根雕館中看到如來佛、觀世音等佛像根雕。除了這些根雕以外,蘇州的花窗、檀香木、用中國古銅錢做成的佛像、身上雕有中國古銅錢的青蛙以及“年年有魚”等工藝品在這裏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鄭和下西洋給巴厘島人民帶來了很多製作工藝品的技術,在民族村的石雕館、藤條編製的作坊裏,都可以看到工匠們在用鄭和下西洋時傳來的技術在編製物品。而且巴厘島民族村中的很多家具工藝也是鄭和下西洋時傳來的。今天,這裏明朝樣式的家具主要出口日本等地。中國的金銀飾品,隨著鄭和下西洋贈送給了所到國家的君主,這樣,銀飾工藝品也流傳到了印尼民間。在巴厘島民俗村的銀飾博覽館,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龍、蘇扇和各種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銀飾品,而且這裏還收藏了用銀製品製作成的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製作工藝非常精美,讓我們不禁讚歎這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鄭和下西洋開通了東西方的海上貿易通道,給所到國家帶去了中華文明,給印尼的巴厘島帶來了繁榮,這裏的人們掌握了中國很多藝術品製作的工藝。巴厘島人民對鄭和充滿了崇敬之情,也對中國人民充滿了友好的情誼。

(四)促使華僑下南洋

鄭和下西洋以後,使得中國華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鄭和下西洋打開了通往東南亞各地的海上交通之路,樹立起了中國在海外的威望,這些都為當時的中國人去往東南亞各國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中國沿海的居民遠渡重洋,發展海外商貿,很多當時到了東南亞的中國人就定居在那裏,成為了華僑。從鄭和下西洋以後,海外華僑的人數急劇增加。

在16世紀的時候,很多中國人移居到了泰國,在那裏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當地就把華僑聚居的地方稱為“奶街”,相當於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華人移居泰國後,在這塊人們稱之為“黃金半島”的沃土上,辛勤勞作、艱苦創業,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業績,同時得到了廣大泰國人民的讚賞。直到今天,中國的很多文化仍然通過各種方式傳播到泰國,中國每年還派往泰國很多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師,這些都加強了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

華人大規模地移居南洋,帶去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他們與當地人一起,共同努力,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今天,僑居在泰國的華人非常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成為了華裔泰國人。

鄭和下西洋之所以促成華人大規模移居到南洋,是因為鄭和下西洋過程中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強盛國力,展現了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形象,這樣就把遷居到海外的很多華僑和祖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此,海外華僑感到有了強大的依靠,使得海外華僑在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免於遭受外國的欺淩,可以順利發展事業,組建家庭。在東南亞一帶,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與鄭和相關的遺跡,當地的華僑對鄭和下西洋都引以為豪,鄭和的光輝形象在華僑們心中永遠是那麼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