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紀念鄭和(1 / 2)

鄭和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的航海事業,同時也為世界的航海、世界文明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曆史的車輪輾出一道又一道痕跡的時候,六百年前的這一道印在了人們心中,永遠都不能抹去。今天,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著鄭和的豐功偉績。

(一)鄭和墓

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穀裏鄉周昉村牛首山南麓,建有一座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米,高約8米的鄭和墓。因為鄭和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鄭和墓的修建風格是伊斯蘭風格,整個墓的形狀是“回”字形。在鄭和墓的前麵有四組7層高的28級台階,這寓意著鄭和七次下西洋,曆時二十八年。1985年,為了紀念鄭和首航580周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重新修建鄭和墓,並且要建碑立亭。新建的鄭和墓頂部是用青石建造的塔式墓蓋,並且鐫刻有阿拉伯文“泰斯米葉”。墓後腦牆上鑲有大理石,上刻“明鄭和墓”四個噴金大字。現在,這裏已成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吸引著海內外成千上萬的遊人前來參觀。

(二)鄭和銅鍾

在福建省南平市文化館收藏有一口大銅鍾,這口鍾是鄭和在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祈禱船隊能夠平安順利下西洋時所鑄的一口雙龍紋銅鍾,上麵刻有“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鍾一口”的銘文。今天,來此地的人們都會想起這位功勳卓越的曆史偉人。

(三)鄭和艦

人們紀念鄭和采取了很多方式,建造“鄭和艦”就是其中的一種。1985年12月開始建造“鄭和艦”,1986年7月下水試航。建造的鄭和艦為二級甲類艦,最大排水量可達6100餘噸,最大航速為21節,經濟航速為17節。該艦能抗12級風力,可進行除南北極地區以外的環球航行。今天,鄭和艦正像當年的鄭和船隊一樣乘風破浪,為我國的海洋航行事業再做貢獻。

(四)寶船廠遺址

南京擁有很多鄭和文化遺址遺跡,今天,為了更好地宣揚鄭和精神,為了紀念鄭和船隊,對這些遺址遺跡都進行了修建。

現在作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南京中保村明代寶船廠遺址,是目前國內已知的唯一一個明代官辦造船基地遺址。“寶船廠”是鄭和七下西洋的發源地,鄭和船隊下西洋的船隻大多是在這裏修造的,並且從這裏向東航行出海,一直完成下西洋的使命。在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停止以後,這個寶船廠也在明朝中期以後逐漸廢止了。今天,為了紀念鄭和的遠洋航海活動,有關部門已經在寶船廠遺址及附近建設了遺址公園,並向市民開放。

(五)中國航海日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為1405年7月11日。今天,為了紀念鄭和的首次航海,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從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為中國的航海日,並製定了一些相關的規定。在航海日這一天,全國所有的船舶都要鳴笛掛彩旗,表達人們對鄭和的懷念。

(六)重建南京天妃宮

天妃即媽祖。據史料記載,明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利回國,為感謝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賜建“天妃宮”。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下關區獅子山西南麓,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有近六百年的曆史。清代鹹豐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宮在戰亂中毀壞。到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南京天妃宮全部建築被毀。今天,人們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為了使鄭和航海活動的意義充分發揚,南京市在2004年7月重新修建了天妃宮。2005年5月3日天妃宮正式落成,並開始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