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理環境
自古以來,海洋中就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而且海洋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海洋資源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遠古時期就和海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海洋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乃至衰落都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是在太平洋的西北部,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緊鄰的是遼闊的海域,因此要想加強與海外的交流,航海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元朝時,中國的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擁有當時世界上量最大的幾個港口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大量的民船、商船,為後來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礎。到了明朝雄厚的經濟實力,領先世界的先進的航海技術和發達的造船技術使永樂大帝能夠把對海外各國奉行的對外方針政策付諸實施。因此,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的航海壯舉,出現在了15世紀初期的曆史舞台之上。
(四)世界背景
明朝在永樂年間,正處於“倍於往時”的盛世局麵,而亞非諸國卻相對落後。亞非諸國落後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奠定了其產生對中華文明強烈需求的社會基礎,而鄭和下西洋,正好提供了這一契機。
1.社會發展階段上
此時的亞非國家大多處於原始部落狀態或奴隸製社會時期,有的甚至未開化。他們社會發展緩慢,沒有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指引,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很少有往來,因此無法接受外來先進文化的影響。像古裏國“其位以女腹為嫡,傳之姐妹之子”,還帶有很明顯的母係氏族社會的殘餘。
2.政教刑法上
亞非的很多國家都沒有一整套完備的政治製度和法律製度,仍是帶有原始性的部落習俗。雖然一些國家還設有國王,但是這個國王是不同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的,而是類似於原始社會的部落酋長,因此在這些國家中還沒有一套相應的君主製度來確定國王的權威和地位。
有文獻記載,占城國“其王元日沐浴,用人膽以和,部領獻以為禮,謂雲‘通身是膽’也”,用這樣的辦法來使得臣民畏服。還有一些國家在法製方麵更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如占城國“國有大潭,名曰鱷魚,凡訟不決,令兩造騎牛渡潭,曲者鱷魚食之,直者屢過不食”;在爪哇國“其刑唯戮……殺人者,避之三日則原;即獲者死”;真臘國在辨別盜賊是否偷盜的時候,就讓盜賊把手放在油鍋中,認為如果真的是盜賊,手就會馬上腐爛;如果不是的話,手就會安然無恙。這是帶有很濃厚的迷信色彩的一種刑法方式,是非常不科學的,但是這確實也是與亞非國家當時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的,是依據當時的社會情況而製定的。
3.風俗習慣上
在鄭和下西洋以前,亞非的一些國家中,基本上沒有“禮”這個概念,有些地方還普遍存在著“衣不蔽體、食不知味”的情況。一些國家還有“男女皆裸體,以布圍腰”的狀況,甚至於“男女皆祼形入池”沐浴的情況。而對於中國這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來講,這些做法是非常違背常禮的。鄭和的船隊在所經過的亞非國家中傳播了中國的文化和禮儀,使得這些未開化的國家接受了中華禮儀的熏陶。
4.日常生活方麵
當時亞非的一些國家完全是原始部落雜居,有的還有生食的習慣。有“魚非腐爛不食,釀不生蛆不為美”的奇怪習俗。即使亞非國家中有一些稍微顯示出了文明,比如琉球國、錫蘭山國等,但也隻能說他們是處在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與赫赫中華相比,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亞非國家人民身處閉塞、落後的環境中,生活隻是基於滿足日常溫飽的最低需求。但是,人類具有向往發展的本能,一旦受到外界豐富的文化環境影響時,就會極大地激發這種本能的發展。鄭和下西洋,到達了亞非很多國家,給這些國家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帶去了文明的生活習慣,也帶來了亞非國家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