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大清(8)(2 / 3)

與此同時,軍機處所收到的各類奏折和皇帝批的諭旨,都有一整套嚴格的保密管理規定,每日奏折,於寅卯二時發下,由軍機章京分送各軍機大臣互閱。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軍機處章京貯於專門的保密黃匣中,交軍機大臣捧入請旨,然後由軍機大臣根據皇帝的旨意,命軍機章京起草諭旨,經皇帝朱筆改定後,交各部院速議速辦。為防止文件在傳遞過程中的失密,由軍機處將文件密封後交兵部捷報處遞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別規定右書(辦理軍機處封),左書(某處某官開拆),至於皇帝親筆改定的諭旨,在封袋上,則居中大書(傳諭某處某官開拆),其封口及書年月日處皆鈐。除此之外,皆使領者(領取文件者)注明畫押於簿中,謂之"交友"。這可謂保密責任到人了。

"清軍機處還實行了嚴格的歸檔保密規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諭旨,所遞片單,均鈔訂成冊,按日遞添,月一換,謂之"清檔"。凡發交之折片,由內閣等處交還及彙存本處者,每日為一束,每半月為一包……均責成章京檢覆無訛,按季清檔,月折及各種存貯要件,收入櫃中,值日者親手題封,謂之"封櫃"。清軍機處還設有專門的檔案房,有專職的保密人員管理這些檔案,由此而使軍機處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時,為後代留下了許多難得的珍貴史料。"(蔡美彪主編《中國通史》)

軍機處無正式衙署,其辦公處所設於內廷隆宗門內,稱為值房,無專職官員,全部工作由軍機大臣主持,軍機處的人數無定額,任期無限止。凡經皇帝選調到軍機處任職的軍機大臣,稱"入值"。由皇帝指派滿、漢各一員為首領,稱為"揆首"、"領袖"。初期,凡應皇帝召見議商政務、承皇帝旨意起草諭旨以及寄給各官員之諭旨的署名等,均為領班軍機大臣專責。

初入值軍機處者,因資曆或能力尚淺,則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加"學習"二字,意示見習,其地位低於一般。一兩年後,再由領班的軍機大臣奏請去其"學習"二字。各軍機大臣之間,因資格、品位之高低而有差別,除視秩排班外,權力亦有不同。如:有的滿洲軍機大臣隻準閱辦滿文奏報;新任之軍機大臣不準閱辦皇帝朱批過的奏報。這些等級差別,均不見有"則例"、"章製",而是由皇帝親定。

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亦稱"司員"。初期,軍機章京無一定額數,由軍機大臣在內閣中書等官中選調。乾隆時改由內閣、六部、理藩院等衙門取用。嘉慶四年(1799年)始,定軍機章京分滿、漢各兩班,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各班設領班、幫領班章京各一員,由軍機大臣於章京中擇資深望重者任之。其後增設額外章京一二員,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確定漢軍機章京額數為二十人。

軍機章京亦為兼差,選用者必須為進士、舉人、拔貢出身,年紀輕,辦事練達,撰擬迅速,書寫端正。其原職缺升至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官及三品,即調歸本任。軍機處選補章京,由各衙門開具履曆保送,軍機大臣親加考試,合格者即帶領引見,錄用與否由皇帝決定。錄取後,依次列名存記,俟缺出按單調取。軍機章京向例不參加京察,其獎敘升轉由軍機大臣酌情保奏。

軍機章京負責軍機處的日常工作,如處理文書、記注檔冊、撰擬文稿等。值宿之章京,夜間遇有緊要事件,亦有單獨被皇帝召見承旨撰書諭旨者;還可參與軍機大臣所承辦案件的審理等。

軍機處內部的分工是按職掌設滿屋和漢屋。滿(漢)屋為其內部俗稱,其對外行文時稱滿(漢)軍機處,由滿、漢章京分別任事。其職掌除分辦滿漢文之諭旨和奏折外,滿屋掌在京旗營及各省駐防和西北兩路軍營官員的補放事務,負責內蒙古、外蒙古、藩部及喇嘛等朝貢時擬賞單,並掌管軍機處本身的事務性工作;漢屋辦理在京部院及各省文職官員、綠營武職官員的補放進單,王公內外大臣賞單及擬給外國朝貢使臣賞單,辦理皇帝交下的應查、應辦的事務以及負責軍機處的對外聯係、管理檔案等工作。(《清史論叢》)

軍機處的設立,讓大清帝王真正"乾綱獨斷,事必躬親",進一步加強了清王朝封建君主專製製度,它成為清代皇帝直接控製下的全國行政之總彙。

清朝大事記

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統兵攻明寧遠城,遭受起兵以來惟一的敗仗,負重傷而歸。

公元1628年(天聰二年)以征朝鮮凱旋,立纛拜天。自是出征班師祭纛以為常。

因多爾袞、多鐸出征有功,賜多爾袞墨爾根代青稱號,晉固山貝勒,賜多鐸額爾克楚虎爾稱號。

公元1633年(天聰七年)六月諭官民冠服遵製劃一。

十月太宗皇太極率諸貝勒督厲眾軍,練習行陣,是為大閱之始。

公元1636年(崇德元年)

改國號大清,皇太極稱帝,清朝建立

公元1638年(崇德三年)二月太宗親征喀爾喀,以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等居守。六月始設理藩院,專門處理蒙古事務。七月定六部、理藩院、都察院等八衙門官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