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2年(崇德七年)西藏達賴喇嘛遣使至盛京,太宗設宴款待。
公元1644年(順治元年)山海關之戰、潼關之戰。
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南明福王、魯王、唐王、桂王政權先後建立抗清。
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
滅大順政權、滅南明弘光政權、揚州之戰。
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滅大西政權。
公元1651年(順治八年)八月,始行鄉科取士。
公元1659年(順治十六年)平雲南之戰。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之亂起,至1681年被平定。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平耿精忠之戰、平王輔臣之戰。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平尚之信之戰。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收複台灣,鄭氏投降,全國統一。
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雅克薩之戰。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立兩國邊界。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烏蘭布通之戰。
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噶爾丹之叛亂。
公元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宣布此年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公元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四庫全書》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
公元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來華要求開放貿易被拒。
公元1796年(嘉慶元年)
川陝白蓮教起事,至1805年平定。
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則徐於虎門銷毀鴉片。次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1840~1842)。
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占香港島,開放五口通商。
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中英簽訂《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訂立。
公元1851年(鹹豐元年)拜上帝會在廣金田村起事,建號太平天國。
公元1853年(鹹豐三年)
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並頒《天朝田畝製度》。
公元1856年(鹹豐六年)太平天國內訌,漸趨敗亡。
公元1858年(鹹豐八年)
英法攻陷大沽,清廷與兩國簽訂《天津條約》,又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公元1859年(鹹豐九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中國,攻陷北京。
公元1860年(鹹豐十年)
中英、中法、中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公元1861年(鹹豐十一年)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創辦軍事工業、實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洪秀全死,清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敗亡。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
公元1877年(光緒三年)
左宗棠占和闐,收複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
公元1883(光緒九年)
中法戰爭(1883~1885)爆發,1885年兩國簽訂《越南條約》,法占領越南。
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清廷建立北洋艦隊,加強軍備。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爆發。洋務運動於1895年宣告終結。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俄法德幹涉還遼。
公元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
《中俄密約》簽訂;此後列強紛紛在華租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
公元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沙俄占旅順及大連。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
康有為等推動戊戌維新,慈禧太後發動政變。
公元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義和團興起,在山東各地殺教士、教民。
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興中會惠州起義失敗。
公元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外簽訂《辛醜條約》。清廷下令籌劃新政。
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
清政府罷科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公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
光緒帝、慈禧太後先後去世;宣統帝即位。
1907年至1908年同盟會發動六次起事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