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努爾哈赤的個人素質具備了,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曆史背景也具備了,這就意味著,隻要一遇到契機,努爾哈赤就可以叱吒風雲地登場了。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建州蘇克素護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勾引明軍鎮壓建州首領王杲之子阿台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給明軍帶路而被誤殺。努爾哈赤承襲祖父職位為建州左衛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之一。五月,努爾哈赤聯合諾米納、噶哈善、常書、楊書,兵不滿百,打著為祖父、父親報仇的旗號,以"遺甲十三副"宣布起兵。這位年輕的戰神,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一舉攻破圖倫城,尼堪外蘭逃往靠近撫順關的嘉班城,史稱"太祖起兵",揭開了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的序幕。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並沒有像他的外祖父王杲那樣急於求成,以卵擊石地把刀鋒直指明王朝。他深知那樣做無疑是自取滅亡。因而,他在父兄被明軍誤殺枉死後,明智地暫時收起了對明王朝的仇恨,轉而以報父兄之仇為借口發動了圖倫之戰,揭開了統一女真的帷幕。人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這話不假。努爾哈赤連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都能忍下來,日後能建立大業自然就不足為奇。
他信奉一個樸素而簡單的道理:自古以來,武力定天下,沒有實力,誰也不聽,誰也不從,誰也難保。隨後,他踏上了攻伐天下的曆程。
1584年,他率兵攻翁科洛城時,先後被守城的兩位神射手射中頭部和頸部。為了不讓攻城將士發現他身負重傷,喪失戰爭信心,努爾哈赤自己拄弓為杖,從容地退了下去。這次重傷,努爾哈赤幾乎被奪去生命。傷口雖然包紮了好幾寸厚,血仍然透過包紮沁出來,他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1585年2月,努爾哈赤感到時機已經成熟,他與安費揚古、費英東各領一支人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翁科洛與界凡。接著陸續擊敗了界凡、薩爾滸、棟佳、巴爾達四城聯軍。四月,率步騎80人,設伏渾河邊,擊敗界凡等五城聯兵800人。
1586年7月,攻鵝爾渾城(今撫順東),受傷多處仍奮戰獲勝,向明官索殺尼堪外蘭。
1588年,萬曆十六年克完顏城,消滅了完顏部。
1589年,萬曆十七年攻克兆嘉城,完成了對建州各部的統一,明政府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建州女真內部稱之為"都督"。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擊敗了葉赫等九部聯軍,招撫珠舍裏部,攻滅訥殷部。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明晉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吞並哈達部。
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吞並輝發部。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吞並烏拉部。通過這一係列的戰爭,努爾哈赤擴大了地盤、增強了實力、揚了威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年輕氣盛的戰神在自己開始進入人生的巔峰時,並不是一味有勇無謀隻知殺戮飲血,而是毅然著手建立完備的政權與強大的後方。可見,他也是深諳屯兵與休養生息之道的。
1587年,他築佛阿拉城(今新賓縣城),頒教令,立法製,稱王。政治上,恩威並用,"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
1599年他親自主持創製了本民族文字,用蒙古字母拚寫滿文,即無圈點老滿文。完顏阿骨打創製的女真文到明中期時就已逐漸失傳了。建州興起後,與明王朝及朝鮮、蒙古的公文來往還依賴漢文。在向本族人發布軍令、政令時用的是蒙古文,但隻有少數女真貴族能懂。努爾哈赤這一舉措進一步推進了女真的獨立。
1601年努爾哈赤沿用女真古老的狩獵組織形式建立了四旗,即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四旗有效地把民眾的整體協作能量發揮了出來,努爾哈赤統轄範圍內的經濟和軍事都獲得了長足發展。
外交上,努爾哈赤"效忠"於明朝,升授高官,朝貢互市,雙方關係十分"融洽"。他深知實力還不夠強大,不能與明朝正式對抗,需爭取時間。因此,他對明朝的態度在萬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年)之間,始終表現出一副老實順從的樣子,不僅積極上京朝貢,還派自己的兒子巴卜海入明為人質,他的一係列舉措麻痹了當時的遼東巡撫張濤,明廷因而放鬆了對建州的警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