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日本內閣五相會議確立《建立中國新中央政府的方針》,決定新中央政府由汪精衛、吳佩孚、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及改組後的重慶國民政府組成。6月23日,日本興亞院會議決定從7月份起,每月自中國海關關餘金額中撥出200萬元作吳佩孚工作費用,連續支付5個月,以收買吳佩孚。汪精衛也秉承日本的旨意,加緊拉攏吳佩孚。6月24日,汪精衛到達天津,準備在北平與吳佩孚麵談。華北日軍司令部主張會見地點在日軍司令部官邸,吳佩孚卻斷然拒絕。汪精衛遂提出在北平顧維鈞寓所會談,吳佩孚則提出必須到其北平什錦花園寓所會談。汪精衛雖同意到什錦花園會談,但又堅持吳佩孚必須到其寓所答訪,此點遭到吳佩孚拒絕,最後汪精衛隻得怏怏由北平飛返上海。

但日本不會輕易放棄收買吳佩孚。1939年7月19日,日本陸軍決定《關於汪吳合作的新方針》,要求對吳汪合作依然按照既定方針努力進行。對吳佩孚,暫時主要由日本方麵積極推動,依靠汪精衛的聯絡,促成汪吳合作。9月2日,吳佩孚再次複信汪精衛,反對其以國民黨的名義組織偽國民政府,與重慶國民政府形成對立的局麵。

在日本的逼迫下,1939年10月9日,汪精衛再次致函吳佩孚,誑稱抗戰已經失敗,國民政府已不複存在,為今之計,國民政府急須恢複,以收拾時局。因為,林森國民政府主席的地位在法律上不負實際政治責任,所以軍事當局宜引咎辭職,行政機構宜改組;國民政府之職權及名稱和種種製度如有更改之必要,應於國民大會中議定之。汪精衛大言不慚地宣稱,他之所以主張恢複國民政府,是為國民政府謀忠,而非像其他國民黨人那樣,隻是為國民政府謀俠。他極力拉攏吳佩孚進入偽國民政府。11月4日,吳佩孚複信汪精衛,反對汪精衛組織偽國民政府,信稱:"公以國民政府當收拾時局大任,則於法律方麵,即不能同時有兩政府之存在,萬一內外未經協調,和議已臻成熟,一方即組織政府,而重慶之政府依然健在,聽之則屬非法,或致有礙和平之進行;反之,則西班牙殷鑒不遠,而人民益將不堪其命。"他認為,如果汪精衛一意孤行,則是國家不幸中最不幸者,因而規勸汪精衛懸崖勒馬。吳佩孚還在汪精衛來信封麵上手批:"公離重慶,失所憑依,如虎出山人柙,無謀和之價值,果能再回重慶,通電往來可也。"日方知道吳佩孚不願與汪精衛合作,遂又提出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東、河北7省歸吳佩孚統治,請其於1940年元旦就職;同時威逼吳佩孚左右親近之人,分批進言,又以七省人民代表名義到北平勸進,均遭吳佩孚拒絕。

軍在所有努力失敗後,決意除去吳佩孚。11月24日,吳佩孚患牙疾,由日、德醫生診治。12月4日,由日本醫生強施手術,結果一嘰而絕,吳死後日軍憲兵又包圍了吳的住宅。吳佩孚早年作為一代梟雄,曾經逞威一時,留下了許多罪孽,晚年卻保持氣節,寧死不當漢奸。吳佩孚死後,蔣介石、何應欽、於右任、王寵惠均致電吊唁。12月9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陸軍一級上將,特給治喪費1萬元。

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

隨著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對內政策的重大調整,國民黨軍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反共的軍事摩擦事件,掀起了一定規模的反共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