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提出"三大法寶"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中國共產黨政治影響的日益擴大,大批革命分子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此,中共中央於1938年3月15日作出《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把大量發展黨員作為黨目前迫切與嚴重的任務,要求建立強大的黨的組織。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黨的組織迅速擴大,中國共產黨成了全國性的大黨。但伴隨著黨組織的迅猛發展,黨的組織很不鞏固,一些異己分子、投機分子、奸細也乘機混人黨內,新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作風也亟待提高,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黨,就成為中國共產黨所麵臨的極端重要的任務。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劉少奇、陳雲等領導人紛紛發表文章、作出決議,鞏固和加強黨的領導。

5月30日,陳雲發表了《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提出了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6條標準:終身為共產主義奮鬥;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遵守黨的紀律、嚴守黨的秘密;百折不撓地執行決議;群眾模範;學習。隻有具備以上6個條件,才不愧稱為一個良好的共產黨員,才不致玷汙了這偉大而光榮的黨員的稱號。1939年8月7日至12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講演《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著重論述了共產黨員修養問題。劉少奇指出,一個比較幼稚的革命者,由於是從舊社會中生長教養出來的,總帶有舊社會各種思想意識的殘餘;加上沒有經過長期的革命實踐,因而不能真正深刻地認識敵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發展和革命鬥爭的規律性。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加強對共產黨員的思想改造。他要求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用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去同自己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進行鬥爭,用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去同自己的各種非共產主義世界觀進行鬥爭,用無產階級的、人民的、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去同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進行鬥爭。黨的利益高於一切,是黨員的思想和行動的最高原則。樹立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是共產黨員進行思想意識修養的主要內容,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為了黨的、無產階級的、民族解放和人類解放的事業,能夠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甚至生命,這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最高表現,是無產階級政黨原則性的最高表現,是無產階級意識純潔的最高表現。《論共產黨員修養》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增添了新的內容,成為共產黨人修養的必修課。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鞏固黨的決定》,規定:黨的發展一般的應當停止,而以整理緊縮嚴密和鞏固黨的組織工作為今後一定時期的中心任務;為著鞏固黨,必須詳細審查黨員成份,清刷混入黨內的異己分子、投機分子以及敵探奸細;鞏固黨的中心一環,就是加強黨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階級教育與黨的教育,使黨員認識馬列主義與三民主義、民族統一戰線與階級鬥爭、民族立場與階級立場的正確關係,糾正各種"左"傾和右傾的不正確觀點;必須加強對黨的各級幹部的教育工作;必須提高黨的紀律和加強黨的團結;必須加強黨的保衛工作和反對奸細的鬥爭;必須加緊黨的秘密工作。隨後,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鞏固黨的工作。

為了把黨建設成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完全鞏固的布爾塞維克化的黨,中共中央於1939年10月4日創辦了《共產黨人》月刊,毛澤東寫了著名的發刊詞。

毛澤東係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8年來的曆史,深刻揭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1)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統一戰線;(2)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裝鬥爭。毛澤東指出,中國資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是有兩重性的階級,不了解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就不能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和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資產階級聯合又同它鬥爭的政治路線;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資產階級聯合又同它鬥爭的中間發展和鍛煉出來的。黨的曆史經驗證明,當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地處理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或被迫分裂統一戰線的問題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塞維克化就前進一步;反之,就後退一步。武裝鬥爭也是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一部分。在中國,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黨的曆史經驗證明,當我們正確地處理革命武裝鬥爭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塞維克化就前進一步;反之,就後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