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曆史知識(16)(1 / 3)

《權利法案》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們與英格蘭人民和議會在17世紀長期爭鬥的成果。它成為1688年革命後施政的基礎。它是根據1689年2月13日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力宣言》的精神頒布的,法案的主要目的在於明文宣布詹姆士二世的各種措施為非法。法案規定:不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征稅;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議會要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幹涉;議員有在議會活動的自由等。同時法案也確定了王位繼承問題。《權利法案》規定英國國王必須是國教徒,為限製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在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君主立憲製,是英國法律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

何謂“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通常是資產階級借助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的反對封建主義、地主階級統治或其他落後反動統治的革命。目的是資產階級要求掌握政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障礙。一般是在資本主義經濟有了比較明顯的發展,思想輿論也有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爆發革命。因為革命的結果是以一種剝削形式代替另一種剝削形式,所以資產階級是無法把千百萬勞動群眾長期地團結在自己周圍的,例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的具體表現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三角貿易”是怎樣的一種貿易形式?

“三角貿易”是18世紀英國以販賣奴隸為中心的洲際貿易。英國從利物浦、倫敦等城市用船載運棉麻織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種裝飾品等物品,駛往非洲交換黑奴,奴隸販子把買來或掠來的奴隸,身上蓋上烙印,寫上奴隸姓名的縮寫作為標記,然後戴上手銬腳鐐,並用船把黑奴運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種植場,高價賣給農奴主,然後買進殖民地的糖、煙草、棉花返回英國,作為原料賣給工廠主。這種三角貿易,使奴隸商獲得驚人的利潤,迅速變成巨富,這利潤流回歐洲後,轉化為資本,是西方資產階級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713年,《烏特勒支和約》使英國獲得販賣奴隸的壟斷權,此後英國的奴隸貿易達到了空前規模。英國獲得“販賣奴隸壟斷”權利。不僅為英國的販奴商人帶來了神話般的利潤,而且加強了英國在那些需要供應黑奴來經營種植場的殖民地裏的地位。

英法北美戰爭的結果如何?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製國家。為了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英國對外擴張,爭奪海外殖民地。法國作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和英國在諸多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衝突。1740年,普魯士發動了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法國站到普魯士一邊。英國借此機會同它的主要對手作對,出麵“保護”奧地利,於1744年對法國宣戰。英國海軍打敗了法國的海軍。1748年締結和約後,英法爭奪殖民地的局部戰爭並未停止。1756年,英法在加拿大開始了爭奪殖民地的軍事行動。英軍封鎖法國大陸本土的港口,使法國無法從歐洲大陸抽調軍隊增援北美戰場,以致法軍在北美戰場上兵力無法與英軍抗衡。法國的殖民地路易斯堡、匹茲堡、奧斯威戈等地相繼落於英軍之手。1759年,英軍攻占魁北克,占領了加拿大大片殖民地。英法在北美爭奪殖民地的戰爭以英國的最後勝利而告終。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法國割讓加拿大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土地歸英國所有。

英國工業革命

何為“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從手工業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從資本主義手工工場過渡到資本主義工廠的生產技術革命,也就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工業革命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逐步發展到采礦、冶金、機器製造、運輸等部門。18世紀80年代,因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繼英國之後,法、德、美等國也於19世紀內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既是生產技術的巨大革命,又是生產關係的深刻變革。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資本主義製度最終戰勝封建製度,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工業革命也導致了社會關係的巨大變化——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

工業革命從什麼時候開始?

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到了19世紀早期,又傳播到西歐和美國,工業革命的開端是蒸汽動力機器引入製造業。到了19世紀末期,曾經采用手工製作或用簡單機械生產的大多數製成品已由技術先進的機械進行大批量的生產。

誰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1733年,英國的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飛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1764年,英國一個叫哈格裏夫斯的木匠為了增加收入,在家中還兼做紡紗織布。一天,哈格裏夫斯無意中碰翻了家中的紡車,原來橫著的紡錘豎立起來,卻仍在轉動著。哈格裏夫斯從這意外的發現中受到了啟發,從此,他試著將紡錘改為豎裝,並將1個紡錘改成7個、8個,以後又增加到16個、18個。於是,世界上第一台紡紗機終於問世了,哈格裏夫斯以妻子的名字命名為“珍妮紡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