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是什麼嗎?
斯圖亞特王朝雖然統治著蘇格蘭和英國兩部分,但兩國並未合並,蘇格蘭保持著獨立性。英國的宗教改革使蘇格蘭宗教也受到影響,蘇格蘭也出現了“清教徒”,並在教會中有一定地位。英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為了加強專製王權,決定在蘇格蘭建立英國國教製度。1637年,大教主勞德命令蘇格蘭長老會教在舉行宗教儀式時必須采用英國國教祈禱書,這對於要保持蘇格蘭獨立性的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而對於清教徒來說更是一種侮辱。蘇格蘭人為了保護本國的獨立性和保持自己的信仰,舉行了起義。起義軍一直打過邊境,占領了英格蘭北部的一些地區,這種局勢嚴重威脅著查理一世的統治,查理一世被迫求和。同時為了籌措軍費討伐蘇格蘭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企圖以合法的形式籌集經費。但使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議會的召開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誌。蘇格蘭起義成為英國革命的導火線。
誰領導的騎兵團取得了馬斯頓荒原之戰的勝利?
1644年,蘇格蘭根據條約派軍從北方攻入英國境內,援助議會軍。蘇格蘭軍與來自南部的費爾法克斯和克倫威爾的議會軍相會合後,從1644年6月開始共同包圍盤踞在約克城內的紐卡斯爾的王軍。國王查理一世急速派遣魯伯特率部隊前去解圍。議會軍攻打約克城未遂,退守利茲,在那裏同曼徹斯特勳爵和克倫威爾的東英吉利騎兵會合。議會軍方麵連同蘇格蘭軍共有2萬步兵和7000騎兵,前哨陣地設在馬斯頓荒原的一個高崗上。王軍隨議會軍之後趕到馬斯頓荒原,兵力為1.1萬步兵和7000騎兵。兩軍嚴陣以待。7月2曰,克倫威爾的新騎兵團向王軍發動了猛烈進攻,打得王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這次戰役,摧毀了兩支王軍,從此,保王派退出了北方各郡,議會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馬斯頓荒原之戰是自內戰開始以來,議會軍初次在陣地戰上獲得的一次巨大勝利。克倫威爾的鐵騎軍也因此聲名大振。
掘地派運動是怎麼回事?
掘地派出現於1649年英國自由共和國成立之初,自稱為“真正平等派”,掘地派運動是一場廣大貧苦農民為爭取土地而進行的鬥爭。領導人為溫斯坦萊和艾維拉德。掘地派最初占領倫敦附近薩裏郡的聖·喬治山上的公有地和荒地,進行集體開墾、耕種,並號召其餘的人都來參加他們的隊伍。他們的號召在肯特郡、白金漢郡、北安普頓郡等地得到廣泛響應。人數迅速增加,建立了許多農業公社,其中以諾森普頓的威靈波洛山的農業公社規模最大。掘地派反對土地私有製,主張建立土地公有、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果實的社會。掘地派的思想帶有原始共產主義色彩,但不主張用暴力去實現理想,把希望寄托在統治者身上。掘地派運動反映了英國當時社會最貧窮階層的人民的思想和願望。1651年底,克倫威爾調集大批軍隊,掘地派運動被鎮壓下去。
《航海條例》的內容及其頒布的目的是什麼?
1651年10月9日,為了打擊海上競爭勁敵荷蘭,取得海上貿易霸權,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條例》的主要內容是:亞洲、非洲或美洲的商品,必須使用英國的船隻,才準輸入英國、愛爾蘭或英國殖民地;歐洲商品輸入英國、愛爾蘭與英國的殖民地,必須使用英國船隻或原商品出產國的船隻運送;英國船隻運送的商品,必須是由原生產國運來者;鹽和魚類必須由英國船隻裝載,才能從英國及其領地運出;英國境內各地之間的貿易必須由英國船隻經營。此《條例》主要針對荷蘭,排擠了荷蘭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危及荷蘭的海上利益,因而引發了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通過什麼戰爭逐步掌握了海上霸權?
1651年,英國頒發的《航海條例》損害了荷蘭海上運輸和國際貿易的利益,從而引起了1652~1654年的第一次英荷戰爭,以荷蘭戰敗結束戰爭,1654年4月兩國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荷蘭被迫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
斯圖亞特王朝複辟時,英國和荷蘭爭奪海上貿易和海外殖民地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英荷戰爭是由於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引起的。1665年1月荷蘭對英國正式宣戰,後英國戰敗,於1667年7月兩國締結《布雷達條約》,英國把在南美占領的蘇裏南歸還荷蘭,並在海上貿易權方麵作了讓步;荷蘭則退出北美。
第三次英荷戰爭是由於英國企圖瓜分荷蘭沿海屬地引起的。1672年,英、法對荷開戰,荷蘭戰敗,於1674年2月同英國簽訂第二個《威斯敏斯特條約》。通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的殖民優勢被摧毀,英國逐步掌握了海上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