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附錄二《尉繚子》 (5)(3 / 3)

守權第六凡守者,進不郭圉,退不亭障,以禦戰,非善者也。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韌矢,盡於郭中。乃收窖廩,毀折入此,令客氣數十百倍,而主人氣不半焉,敵攻者傷守甚者也。然而世將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險者也。而守者不出,出者不守。守法:城一丈,十人守,工食不與焉。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萬。故為城郭者,非妄費於民聚土壤也,誠為守也。千丈之城,則萬人之守。池深而廣,城堅而厚,士民眾選,薪食給備,弩勁矢韌,矛戟稱之,此守策也。

攻者不下十餘萬之眾乃稱。其有必救之軍,則有必守之城;無必救之軍,則無必守之城。若彼城堅而救誠,則愚夫僮婦,無不蔽城盡資血城者。期年之城,守因此,軍隊要按照編製設置將吏,每五個人設立一個伍長,每十個人設立一個什長,每一百個人設立一個卒長,每一千個人設立一個帥,每一萬個人設立一個將,如此方能周密地統率軍隊。將帥中早晨死的早晨便有人代理他,晚上死的晚上便有人代理他。分析判斷敵軍情況,應當選擇好的將帥,然後才能帶兵進發。

因此,但凡集合軍隊,千裏的路程用十天的時間,百裏的路程用一天的時間,而且必須在敵國的邊境集合。軍隊集合,將帥上任之後,就應潛入敵軍深處,將敵軍的交通要道切斷,將敵軍的重要城池包圍住。一邊派一支軍隊登上城池突襲,使敵人陷入危險的境地,一邊讓占領地內的男女,同士兵一起包圍敵人,各自向地勢險要的地方進攻,在敵軍的要塞之處發起戰鬥。在敵人獨守孤城而所有的交通要道都被切斷之後,再趁機攻打敵軍,這樣就會讓敵軍的將領失去威望,軍官和士兵不能和諧相處,就算動用刑罰也有人不服從命令,這樣一來,我軍必能取得勝利。敵軍的救兵還沒有到達,守城的敵軍便已經投降了。

倘若交通工具還沒選好,而要塞之處的堡壘還沒修建好,城防的工事還沒築好,障礙物還沒設置好,即使有城塞也不能防守。倘若遠方堡壘的敵軍還沒有退入城裏,守衛邊境的敵人還沒有回城援助,雖有人也等於沒有人。倘若敵軍的牲畜還沒有集合,糧食還沒有收獲,財物還沒有征收,那麼即使有資產也等於沒有資產。對這種城池空虛而資產竭盡的敵方城池,我軍便可以趁機攻占它。兵書上說:“我軍進攻時應像進入沒有人的地方,敵軍來不及交戰就已被擊敗。”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守權第六凡守者,進不郭圉,退不亭障,以禦戰,非善者也。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韌矢,盡於郭中。乃收窖廩,毀折入此,令客氣數十百倍,而主人氣不半焉,敵攻者傷守甚者也。然而世將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險者也。而守者不出,出者不守。守法:城一丈,十人守,工食不與焉。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萬。故為城郭者,非妄費於民聚土壤也,誠為守也。千丈之城,則萬人之守。池深而廣,城堅而厚,士民眾選,薪食給備,弩勁矢韌,矛戟稱之,此守策也。

攻者不下十餘萬之眾乃稱。其有必救之軍,則有必守之城;無必救之軍,則無必守之城。若彼城堅而救誠,則愚夫僮婦,無不蔽城盡資血城者。期年之城,守餘於攻者,救餘於守者。若彼城堅而救不誠,則愚夫僮婦,無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發其窖廩救撫,則亦不能止矣。鼓其豪傑俊雄,堅甲利兵,勁弩韌矢並於前,則幼幺毀瘠並於後。五萬之[眾□]誠必救,關之其後,出要塞,但擊其後,無通其糧食,中外相應。此救而示之不誠,則倒敵而待之者也。後其壯,前其老,彼敵無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權之謂也。

譯文凡是鎮守城池的軍隊,出擊時不在外城邊沿修築防禦設施,後退時不預先在險要之處埋伏兵力,這樣來進行防禦戰鬥,不是好的辦法。把英雄豪傑、精銳部隊、優良武器都集中在城內。並收集城外的存糧財物,拆毀城外的房屋,將百姓統統移入城內。這樣就會使進攻者士氣高漲,而防守者則士氣低落了,一旦遭到敵人的進攻,守城軍隊就會受到很大損傷。但是缺乏指揮才能的世襲將領卻不懂得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