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附錄二《尉繚子》 (4)(3 / 3)

將吏士卒,動靜如身。心疑必背,是故計決而不動,動決而不禁。異口虛言,將無修容,卒無嚐試,發動必蚤,畝淩而兵毋與戰矣。將帥者,心也。群下,支節也。

其心動以誠,則支節必力;其心動以疑,則支節必背。夫將不心製,[群]下不節動,雖勝為幸。

產的地方,百姓就不會饑餓;重視城池守衛的地方,土地就不會有危險;重視戰爭的地方,城池就不會被包圍。這三者是古時候的君王所重視的根本大事,其中,軍事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古時候的君王尤其重視軍事。重視軍事有五個根本問題:軍隊儲備不夠充分,軍事行動就不能進行;軍中的獎賞俸祿不夠優厚,從而百姓就得不到鼓勵;軍中的士兵沒有經過嚴格的挑選,軍隊就無法加強;武器裝備不夠精良,士兵便不能馳騁沙場;軍中的紀律不夠嚴明,士兵便不會聽從指揮。古時候的君王重視了這五個根本問題,因此在防衛的時候就能堅守住現有的一切,在行動的時候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從防守轉為進攻的時候,防守要小心慎重,陣地要堅固,發起進攻的時候要迅速投入優勢兵力,戰鬥的時候全軍要齊心協力。

能夠稱王於天下的國家,百姓生活富裕;能夠稱霸於天下的國家,軍士也很富裕;隻能勉強維持生計的國家,官吏卻很富裕;瀕臨滅亡的國家,也隻有君王的倉庫充足。也就是說,倘若統治者過於富裕而底層的百姓卻十分貧困,那麼國家的禍患便是無法挽救的。所以選用賢能之士,不需要選擇良辰吉日也可以順利進行;執行嚴明的法令製度,不需要占卜吉凶事情也會圓滿完成;尊敬立下軍功和為國效力的人,不需要禱告神祠也會得福。因此,天時氣候的優越不如地理條件的有利,地理條件的有利不如人心的和睦。聖明的人所珍視的,隻是人的作用而已。

勤勉而耐勞的軍隊中,將領必須身先士卒。因此,天氣炎熱時不要躲在雨傘下麵,天氣寒冷時不要穿上皮衣,遇到有上坡或下坡的險路時,將領要與士兵一起步行,水井挖好後,必須等軍隊的人都喝上水後自己才能喝,飯做熟後必須等軍隊的人都吃上飯後自己才能吃,軍隊的人都有住處後自己才能休息,饑餓溫飽、勞苦安逸、寒冬暑夏都必須同士兵共同身受。這樣一來,即使軍隊持續作戰也不會覺得疲憊,即使疲憊了也不會失去士氣。所以,部隊沒有無緣無故失去兵力,將領也沒有偷懶之心。

兵權第五兵以靜固,以專勝。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夫力弱,故進退不豪,縱敵不禽。

將吏士卒,動靜如身。心疑必背,是故計決而不動,動決而不禁。異口虛言,將無修容,卒無嚐試,發動必蚤,畝淩而兵毋與戰矣。將帥者,心也。群下,支節也。

其心動以誠,則支節必力;其心動以疑,則支節必背。夫將不心製,[群]下不節動,雖勝為幸。

夫民無兩畏也。畏我侮敵,畏敵侮我。見侮者敗,威立者勝。凡將死其道者,吏畏其將也;吏畏其將者,民畏其吏也;民畏其吏者,敵畏其民也。是故知勝敗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權。夫不愛說其心者,不我用也;不嚴畏其心者,不我舉也。

愛在下順,威在上立,愛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將者,愛與威而已。

是故兵不必勝,不可以言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不然,雖刑賞不足以名信,信在孱兆。是故眾聚不虛散,兵出不徒歸。求敵若求亡人,擊敵若赴溺者。囚險者無戰心,搕戰無勝兵,佻戰無全氣。

凡挾義而戰者,貴從我起;爭私結怨,貴以不得已。怨結雖起,待敵貴先。

故事必當時,息必當備之。兵有勝於朝廷,勝於喪紀,勝於土功,勝於市井。鬥則得,服則失,幸以不敗,此不意彼驚懼而曲勝之也。曲勝,言非全也。非全勝者無權名。故明主戰攻之日,合鼓合角,節以兵刃,不求勝而勝也。

兵有去備撤威而勝者,以其有法故也,有器用之早定也,其應敵也周,其總率也極。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萬人而將,已周已極。其朝死則朝代,暮死則暮代。權敵審將,而後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