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統治百姓的君王,沒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而讓百姓為他效力的,也沒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效力而讓他們為自己拚命的。因此,國家必須有崇禮守信相互關愛的道義,然後百姓才能擺脫饑餓得以溫飽;國家必須有孝順慈愛廉潔知恥的習俗,然後百姓才能遠離危亡得以生存。因此,古代統治百姓的國君,必須先用禮節信用教化百姓,然後再賞予他們官爵俸祿;先通過廉恥道德教化百姓,然後運用刑罰督促他們;先通過仁愛之心與他們親近,然後通過法律約束他們。
當百姓失去一國之君就好比失去自己親人的時候,才能貫徹統治政策。古時候,指揮戰爭的將領必須用自己絕佳的精神狀態激勵手下的士兵,用自己高昂的鬥誌運動四肢,用靈活的四肢運用武器。因此,鬥誌不加激勵,士兵們便不會為國家獻身,士兵不為國家獻身,軍隊的人馬再多也沒有戰鬥力。激勵士兵鬥誌的辦法是:百姓賴以生存的事,不能不給予充分重視;官職的等級,死喪的撫恤,是民眾所追求的,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實惠的田地俸祿,提供飲食的糧物,同鄉親戚的來往,鄉親鄰居的共勉,要緊關頭的互助,犧牲將士的安葬,這些都是能使百姓歸心的事,不能不及時處理。必須對百姓的生活需求給予製度保證,重視百姓的生活追求,安排好百姓所關心的事情。這樣一來,同什同伍的士兵之間便會像親戚那樣親近,耕種土地的農民之間就會像朋友那樣友好;部隊駐守時就會像銅牆鐵壁一樣穩固,行動時就會像暴風雨一般來勢洶洶,戰車依次前進,士兵們從不後退,這便是作戰的方法。
土地用於養活百姓,城池用於守衛土地,戰爭用於守衛城池。因此,重視農業生產的地方,百姓就不會饑餓;重視城池守衛的地方,土地就不會有危險;重視戰爭的地方,城池就不會被包圍。這三者是古時候的君王所重視的根本大事,其中,軍事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古時候的君王尤其重視軍事。重視軍事有五個根本問題:軍隊儲備不夠充分,軍事行動就不能進行;軍中的獎賞俸祿不夠優厚,從而百姓就得不到鼓勵;軍中的士兵沒有經過嚴格的挑選,軍隊就無法加強;武器裝備不夠精良,士兵便不能馳騁沙場;軍中的紀律不夠嚴明,士兵便不會聽從指揮。古時候的君王重視了這五個根本問題,因此在防衛的時候就能堅守住現有的一切,在行動的時候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從防守轉為進攻的時候,防守要小心慎重,陣地要堅固,發起進攻的時候要迅速投入優勢兵力,戰鬥的時候全軍要齊心協力。
能夠稱王於天下的國家,百姓生活富裕;能夠稱霸於天下的國家,軍士也很富裕;隻能勉強維持生計的國家,官吏卻很富裕;瀕臨滅亡的國家,也隻有君王的倉庫充足。也就是說,倘若統治者過於富裕而底層的百姓卻十分貧困,那麼國家的禍患便是無法挽救的。所以選用賢能之士,不需要選擇良辰吉日也可以順利進行;執行嚴明的法令製度,不需要占卜吉凶事情也會圓滿完成;尊敬立下軍功和為國效力的人,不需要禱告神祠也會得福。因此,天時氣候的優越不如地理條件的有利,地理條件的有利不如人心的和睦。聖明的人所珍視的,隻是人的作用而已。
勤勉而耐勞的軍隊中,將領必須身先士卒。因此,天氣炎熱時不要躲在雨傘下麵,天氣寒冷時不要穿上皮衣,遇到有上坡或下坡的險路時,將領要與士兵一起步行,水井挖好後,必須等軍隊的人都喝上水後自己才能喝,飯做熟後必須等軍隊的人都吃上飯後自己才能吃,軍隊的人都有住處後自己才能休息,饑餓溫飽、勞苦安逸、寒冬暑夏都必須同士兵共同身受。這樣一來,即使軍隊持續作戰也不會覺得疲憊,即使疲憊了也不會失去士氣。所以,部隊沒有無緣無故失去兵力,將領也沒有偷懶之心。
兵權第五兵以靜固,以專勝。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夫力弱,故進退不豪,縱敵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