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戰爭,有時依靠謀略取得勝利,有時依靠軍事威力取得勝利,有時依靠作戰取得勝利。正確地分析、判斷敵人的情況,想方設法使敵軍的士氣變得低落,軍心變得渙散,雖然軍隊的樣子完整但卻不能用來打仗,這就是依靠謀略取得勝利。法製的健全,賞罰的嚴明,武器的準備,都能使士兵擁有勇猛作戰的鬥誌,這便是依靠軍事威力取得勝利。攻破敵軍殺死對方的將帥,登上敵方的城牆發射弩機,擊垮敵方攻占對方的土地,勝利而歸,這就是依靠作戰取得勝利。國君要是懂得這些道理,便能掌握這三種取得勝利的方法。
將領因有軍隊方能打仗,軍隊因有士氣方能作戰。一旦士氣旺盛便能作戰,而一旦士氣低落士兵便會落荒而逃。廝殺還沒有開始、敵我兩軍還沒有接觸時,便可以通過五個方麵形成自己作戰的優勢:一是正確的朝廷決策,二是挑選、任用優
秀的將領,三是迅速有效率的軍事行動,四是堅固的防守,五是打仗之前的充分準備。這五方麵都要求先分析判斷敵軍的情況,然後再采取行動,這是用以實擊虛的辦法取得對敵作戰的優勢。
善於帶兵打仗的人能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而不讓敵人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要靠將領機智的思維。下達命令為的是統一整個軍隊的思想,倘若不謹慎地發布命令,命令就會經常變更,經常變更的命令即使下達了,軍隊的人也不會相信它。下達命令的原則是:縱使有些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隨意修改,縱使有些微小的疑問也不要重申。打仗必須依靠整個軍隊的力量來取勝,如果不謹慎地采取行動,行動就會經常變化,經常變化的行動即使實施了,軍隊的人也不會安心。采取行動的原則是:縱使有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隨意修改,縱使有微小的困難也不要隨便憂愁。因此,上級不能有疑惑不清的號令,這樣整個軍隊就不會不知如何是好;行動也不能有猶豫不決的情況,這樣整個軍隊的人就不會三心二意。
古代統治百姓的君王,沒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而讓百姓為他效力的,也沒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效力而讓他們為自己拚命的。因此,國家必須有崇禮守信相互關愛的道義,然後百姓才能擺脫饑餓得以溫飽;國家必須有孝順慈愛廉潔知恥的習俗,然後百姓才能遠離危亡得以生存。因此,古代統治百姓的國君,必須先用禮節信用教化百姓,然後再賞予他們官爵俸祿;先通過廉恥道德教化百姓,然後運用刑罰督促他們;先通過仁愛之心與他們親近,然後通過法律約束他們。
當百姓失去一國之君就好比失去自己親人的時候,才能貫徹統治政策。古時候,指揮戰爭的將領必須用自己絕佳的精神狀態激勵手下的士兵,用自己高昂的鬥誌運動四肢,用靈活的四肢運用武器。因此,鬥誌不加激勵,士兵們便不會為國家獻身,士兵不為國家獻身,軍隊的人馬再多也沒有戰鬥力。激勵士兵鬥誌的辦法是:百姓賴以生存的事,不能不給予充分重視;官職的等級,死喪的撫恤,是民眾所追求的,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實惠的田地俸祿,提供飲食的糧物,同鄉親戚的來往,鄉親鄰居的共勉,要緊關頭的互助,犧牲將士的安葬,這些都是能使百姓歸心的事,不能不及時處理。必須對百姓的生活需求給予製度保證,重視百姓的生活追求,安排好百姓所關心的事情。這樣一來,同什同伍的士兵之間便會像親戚那樣親近,耕種土地的農民之間就會像朋友那樣友好;部隊駐守時就會像銅牆鐵壁一樣穩固,行動時就會像暴風雨一般來勢洶洶,戰車依次前進,士兵們從不後退,這便是作戰的方法。
土地用於養活百姓,城池用於守衛土地,戰爭用於守衛城池。因此,重視農業生秀的將領,三是迅速有效率的軍事行動,四是堅固的防守,五是打仗之前的充分準備。這五方麵都要求先分析判斷敵軍的情況,然後再采取行動,這是用以實擊虛的辦法取得對敵作戰的優勢。
善於帶兵打仗的人能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而不讓敵人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取得戰爭的主動權要靠將領機智的思維。下達命令為的是統一整個軍隊的思想,倘若不謹慎地發布命令,命令就會經常變更,經常變更的命令即使下達了,軍隊的人也不會相信它。下達命令的原則是:縱使有些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隨意修改,縱使有些微小的疑問也不要重申。打仗必須依靠整個軍隊的力量來取勝,如果不謹慎地采取行動,行動就會經常變化,經常變化的行動即使實施了,軍隊的人也不會安心。采取行動的原則是:縱使有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隨意修改,縱使有微小的困難也不要隨便憂愁。因此,上級不能有疑惑不清的號令,這樣整個軍隊就不會不知如何是好;行動也不能有猶豫不決的情況,這樣整個軍隊的人就不會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