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電報,麥克阿瑟打心眼兒裏佩服馬歇爾的老謀深算。對於英國等一些對越過三八線憂心忡忡的盟國而言,隻有采用這種方法讓他們承認既成事實。一切從軍事的角度出發,“軍事上已證明有必要這樣做”,這是多麼完美的借口和理由,虧他能想得出來。不需要任何的聲明和辯論,也不需要等待什麼聯合國的命令,待大軍湧過三八線,迅速達成既定軍事目標,一旦已成事實,也就沒什麼話可說了。一向與馬歇爾不睦的麥克阿瑟,從內心裏佩服他的圓滑。
得到了五角大樓的明確授權,麥克阿瑟對“聯合國軍”是否過三八線已不再猶豫,事實上,他個人從沒有猶豫過,隻不過是由於一些政客和盟國的膽怯,才把本來應該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進攻弄得一拖再拖。他心情輕鬆地把沃克和阿爾蒙德請到自己的辦公室,愉快地說:“先生們!我認為我們每個人以後都不應該再涉及什麼三八線的問題——沒有任何限製,就像踢足球可以任意越過球場中線一樣,有本事的你就帶球猛攻對方大門。現在是我們帶球突破的時候了,希望這場該死的戰爭能在感恩節以前結束。我祝你們好運!”
10月1日,隸屬於美國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內的韓國軍隊首先越過三八線。10月7日,美國操縱下的聯合國通過了所謂的八國提案,授權“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占領北朝鮮。這樣,美國人終於為自己的進一步擴大戰爭找到了合法的依據。同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向北進攻。
從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一天起,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就在密切關注著形勢的發展。隨著美軍在仁川登陸和整個朝鮮戰局的急劇惡化,高屋建瓴的新中國第一代領袖們敏銳地意識到了我國安全所麵臨的現實威脅和潛在危險。在展開有理有據的外交鬥爭的同時,人民解放軍未雨綢繆,精銳的原東北野戰軍兵團緊急開赴東北,組建東北邊防軍。同時,抽調戰略預備隊集結東北,做好了緊急出動的準備。
但是,對於剛剛結束了全麵內戰的新中國來說,當時最需要的是有一個相對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來休養生息,醫治戰爭創傷。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一邊是百廢待興的共和國,一邊是岌岌可危的鄰邦。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和人民麵臨著一次艱難的選擇。
1950年9月30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軍雲集三八線,擺出了一副大舉北犯的架勢。次日,得到美軍火力支援的南朝鮮軍隊一馬當先,首先越過三八線,突入北朝鮮境內。
10月3日,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緊急約見一直在中美雙方進行斡旋通氣的印度大使潘尼迦,請他明確轉告美國政府:美軍若越過三八線,中國必將參戰。過了幾天,美軍大舉侵入北朝鮮,並向鴨綠江邊瘋狂推進。為了打消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顧慮,為“聯合國軍”進攻爭取時間,英國外交大臣貝侖通過印度總理尼赫魯轉告我國:“聯合國軍”推進到離鴨綠江邊40公裏時就會停止。
早在9月28日,也就是美軍占領漢城之後,美國就通過尼赫魯轉告過中國,說美、英、法三國外長在18日的紐約會議中就已經達成妥協,“聯合國軍”不會越過三八線。可僅僅過了10天,美國人就出爾反爾,越過了三八線。現在看到中國的立場鮮明,態度堅決,又拋出個什麼“距鴨綠江40公裏停止推進”的謊言。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欲蓋彌彰的大騙局。
美國人對我們的警告置若罔聞,讓民族自尊心極強的第一代新中國領導人頗感憤怒。從來就不信邪、不怕鬼的毛澤東主席拍案而起:“美國人欺人太甚,鄰家失火,我們決不能安之若素。”
1950年10月4日午後,也就是周恩來發出中國將出兵參戰聲明的第二天,一架銀灰色的蘇製民航飛機從古城西安的機場上呼嘯升空。當時,整個千年古都還沉浸在建國一周年的喜慶當中,所以沒有人會注意到這架從北京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回的神秘飛機。其實,這架飛機是從北京專程來接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的。中央雖然沒有明說請彭德懷緊急赴京的原因,但身為一代名將的彭德懷心如明鏡,毛澤東這次急召他入京,肯定與日益緊張的朝鮮戰局有關。
下午4時,飛機平穩地降落在西郊機場。彭德懷一下飛機,中央辦公廳的同誌就迎了上來,把他請進了早已等候在停機場附近的一輛黑色小轎車。
車子一直開進了中南海頤年堂,這裏正在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一見彭德懷急行而至,便笑著說:“老彭呀,你是準時到達……我們催你趕快來,是很急喲,可是也沒辦法,是美帝國主義不讓我們休息嘛!”
彭德懷向毛澤東及在座的領導人點頭致意,笑著說:“讓我一分鍾也不能耽誤,立即進京——你的命令一下,我家裏就是著了火,也得趕來喲!”
“你家著火不著火我管不了嘍,現在是我們的鄰居朝鮮著火了。近鄰失火,我們豈能安之若素?現在開會就是討論這個事——出兵朝鮮。你老彭也要準備發言喲!”
兩位身居高位,又同是來自三湘大地的親密戰友,用他們那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三湘土話,在談笑風生當中完成了他們彼此之間一次久別重逢的交流。
會議在繼續進行。在關於是否出兵這個問題上,政治局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東北軍政委員會主席高崗為首,主張隔岸觀火,力圖自保;一派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等為主,認為中美較量不可避免,不戰損害極大。其實,此時的毛澤東決心已下,他是個堅定的主戰派。隻不過考慮到這是一件關係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決策,而且真正出兵之後東北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他才希望高崗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講出來。毛澤東笑著對高崗說:“我說高崗喲,我很想聽聽你的高見——高高的山岡上,站得高就看得遠嘛!”
高崗略一沉思,緩緩地開口說道:“我還是那個意見,要慎重。我們的國家打了20年的仗,現在剛剛建國,元氣還沒有恢複,再打,怕經濟上負擔不起。現在是政權在手,百廢待興。打仗又不是用拳頭,那是要花錢的。還有,我們的裝備和美軍相比太落後了。美軍一個軍有各型火炮1500門,我們一個軍才200門,坦克就更少,海軍和空軍更談不上。一旦頂不住,美軍打過鴨綠江,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思之再三,我覺得還是加強東北邊防為好,以免引火燒身……”
高崗說完之後,會場內一片寂靜。高崗所談的這些理由,其實大家心裏都是非常清楚的。參戰有害,不參戰也有害,兩害相權取其輕。關鍵還在於對參戰與否的前景和後果有一個清醒的、客觀的認識。
過了一會兒,一直在沉思的周恩來開口說話了:“從美國侵占我台灣這一事實來看,我們與美國早晚必有一戰。據法新社透露,美軍在結束朝鮮戰爭之後,將派兵去控製東亞地區一些比較敏感的戰略要地,其中就包括台灣和印度支那。果然如此的話,美國人將會從南、東、北三個方向對我國形成包圍之勢,迫使我們在上述地區和他們較量。既然美國人決定從三個方向來遏製和進攻中國,我認為朝鮮比台灣和越南都對我們有利。朝鮮北方多山地,不利於美軍重裝備的機械化部隊行動。相反,卻便於我軍打運動戰。而且,朝鮮與蘇聯接壤,也便於我們獲得蘇聯的援助……老大哥的援助還是不可缺少的嘛。”
周恩來說完之後,會場內引起了一陣小小的爭論。各種意見相持不下。見大家各抒己見,見仁見智,毛澤東起身發話:“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但不管怎麼說,別人要亡國了,我們站在旁邊看,心裏難過喲!算了算了,肚子唱空城計了。美帝國主義要打,飯也要吃,吃飽飯明天接著討論。”
眾人聽罷,遂起身離去。彭德懷剛想動身,就聽毛澤東出口相邀:“彭大將軍留步,我還要跟你這個湖南老鄉談一談呢!”
彭德懷跟隨毛澤東走出頤年堂,來到了毛澤東辦公的菊香書屋。一進門,毛澤東就把金日成那份“急盼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作戰”的電報遞給了彭德懷。彭德懷看罷電報,長歎了一口氣,眼睛直視著毛澤東說:“主席,假如我沒說錯的話,你下定決心了?”
毛澤東在室內來回踱了幾步,眼望著窗外若有所思地說:“我這個決心可不太容易下喲!一聲令下,三軍出動,那就關係到數十萬人的性命……仗打好了沒麼子可說的,打不好,危及國內政局,甚至丟了江山,那我毛澤東對曆史、對人民都沒法子交代。政治局擴大會上,大家的擔心都是有道理的。不過,打還是要打。金日成危機了,我們要是不管,那我們將來危機了,斯大林也不管。都這樣的話,社會主義陣營還不是一句空話?……再說,出兵幫助朝鮮也有利於我們。我們的重工業都集中在東北。鞍山的鋼鐵,沈陽的機械工業,撫順和本溪的煤,還有鴨綠江上的大型水電站。我們不能讓美國人推進到鴨綠江威脅我們東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