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折戟庫爾斯克——“天鵝臨終前美妙的歌聲”(2)(1 / 3)

希特勒一聲令下,部署在庫爾斯克西北兩線的數十萬德軍刀出鞘,彈上膛,殺氣騰騰地拉開了進攻的架勢。整個德軍上下士氣高昂,群情振奮。除了曼施坦因、莫德爾和古德裏安等少數將領之外,幾乎所有的德軍將士都對勝利充滿著信心。

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向心突擊作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事實上,對於希特勒的進攻命令來說,嚴陣以待的蘇軍和躍躍欲試的德軍一樣在熱切地盼望著。隨著進攻跡象的越來越明顯,蘇軍將士們都感受到了一種大戰前的亢奮。6月30日,斯大林指示朱可夫留在奧廖爾,具體協調中央、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麵軍的行動,華西列夫斯基則在沃羅涅日方向上,協助瓦杜丁來實施指揮。

7月4日,德軍的一名士兵在別爾哥羅德附近投誠,他供稱他們正在奉命清除部隊衝擊道路上的鐵絲網和地雷。這使得蘇軍的前線指揮官意識到,德軍的進攻迫在眉睫了。

7月5日淩晨2時,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接到了德軍將在淩晨3時發動進攻的確切情報。他果斷地命令前線炮兵,對已經完成集結的德軍前沿部隊實施炮火反準備。所謂炮火反準備,就是在對方炮兵即將開始進行炮火準備之前的一刻,先敵開火,實施猛烈的火力壓製,以打亂敵人的進攻部署。

20分鍾以後,庫爾斯克南北根部地域突然火光衝天,大地震顫,所有的蘇軍遠程火炮一齊發出了怒吼。152毫米榴彈炮、130毫米加農炮的炮口噴射著複仇的火焰,一排排“喀秋莎”火箭炮射出一條條的火龍,似霹雷閃電劃破了長空。在蘇軍凶猛的炮火襲擊之下,德軍的步坦集團、炮兵陣地、觀察所、司令部以及彈藥、燃料倉庫等,都遭到了重大損失。許多德軍步兵和坦克尚未離開掩體,剛剛進入發射陣地的火炮還未裝上炮彈,便被這劈頭蓋臉的彈雨炸得東倒西歪。在寂靜的草原上,到處都是炮火的怒吼聲和炸彈的爆炸聲。它們和德軍撕心裂肺的恐懼呐喊絞在一起,組成了一首具有特殊含義的苦樂交響曲。

在蘇軍突如其來的“反準備”炮火之下,剛剛集結完畢的德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將預定的進攻時間推遲了近3個小時。

淩晨5時10分,德軍第一航空軍的300架飛機開始起飛,直撲北線德軍主攻軸前方的蘇軍第13集團軍陣地及兩邊的第48、第70集團軍側翼陣地。5時30分,在猛烈的空中炮火的掩護下,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從25英裏寬的進攻正麵,向蘇軍陣地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突擊。

在第一波次的攻勢中,莫德爾共投入了3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的強大兵力。約500輛坦克排成一個令人生畏的陣形,最前端是裝甲最厚的“虎”式坦克,後麵跟著威力驚人的“費迪南”式強擊火炮,再隨後就是30或50輛一群的普通型坦克。在這群鋼鐵怪物的後麵,則是乘坐裝甲車輛的跟進步兵。

如此強大而罕見的進攻規模,足以顯示出進攻者的決心。很顯然,雄心勃勃的莫德爾想一蹴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垮蘇軍的防線。

莫德爾是一個冷靜的、有見解的軍官,也是一個伴隨著戰火和一連串耀眼的勝利而成長起來的陸軍元帥。他於1891年1月24日出生於東普魯士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909年正式加入德意誌軍隊並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舉世聞名的凡爾登戰役中,他表現勇敢並數次負傷,因而獲得過高級勇敢勳章。戰爭結束之後,他晉升為上尉,並有幸在曼施坦因的手下工作。他的出眾才華和勤奮,給曼施坦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已是中將的曼施坦因稱讚他是人群裏的強者,是“鯉魚池中的梭魚”。

1938年,身為德國陸軍第4軍少將參謀長的莫德爾率部入侵波蘭,並在對波蘭軍隊的圍殲戰中顯露出了他長於機動,善於捕捉戰機的才能。

波蘭戰役和西線戰役使莫德爾嶄露頭角,但真正使他達到軍事生涯輝煌頂點的,卻是1941年開始的入侵蘇聯作戰。

“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後,數百萬德軍潮水般地湧進了蘇聯領土。一向以“尖刀中的尖刀”自居的德軍第3裝甲師,一馬當先向蘇聯縱深展開了突擊。他們一路攻城略地,連連突破蘇軍防線,在短短的40多天內,狂飆突進700多公裏,一直打到斯摩棱斯克以南地區。當時統率這支鋼鐵雄師的師長,就是被人們稱之為“前進師長”的莫德爾中將。由於在東線的巨大成功,他獲得了鐵十字勳章,並擔任了實力雄厚的第41坦克軍軍長。

在東線德軍首嚐敗績的莫斯科之戰中,莫德爾以其臨危不亂的優秀素質和機動靈活的指揮技巧,成功地使他的部隊擺脫了危險,並救出了陷入重圍的德國第9集團軍。由於此役的卓越表現,他被譽為“轉危為安的人物”,在德國陸軍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在長期的征戰生涯中,莫德爾表現出了判斷準確,決策果敢的良好素質,這使他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在東線作戰的短短3年,他便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將師長爬上了他軍人生涯的最高峰——陸軍元帥。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莫德爾的勝利,是靠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用鮮血和生命拚殺出來的。在作戰中,莫德爾一向以殘忍好勝而聞名全軍,一旦他下定決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常說:“一旦目標定下了,就應該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即使血濺軍裝,也不許後退,直至把部隊打光。”

靠著這種殘忍和頑強的精神,莫德爾又率部投入到了規模空前的庫爾斯克大戰之中。在莫德爾的嚴厲督率下,投入進攻的德軍向蘇軍陣地發起了勢在必得的進攻。但在蘇軍綿密的反坦克火力網和各種反坦克障礙物麵前,德軍的坦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德軍坦克凶猛的突擊麵前,蘇軍士兵表現出了勇敢的犧牲精神和高超的作戰技巧。麵對氣勢洶洶的“虎”式坦克,他們不慌不忙,直到距離500至600米時才開火,並以猛烈的側射火力專打其裝甲薄弱的部位。當防線被突破時,伏臥在戰壕裏的蘇軍士兵會突然躍起,以猛烈的輕武器射擊隔斷衝在前麵的坦克和後續步兵的聯係,然後機智地迂回到一輛輛德國坦克的射擊死角,用反坦克手雷予以爆破。缺乏近戰防禦機槍的德軍坦克由於失去了步兵的掩護,像一隻隻無助的羔羊一樣化作了一堆堆廢鐵。

在前沿步兵浴血奮戰的同時,元氣恢複的蘇軍航空兵也加入了戰鬥。他們以準確、猛烈的空中火力,打亂了德軍的進攻隊形,迫使進攻中的德軍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部署,以求盡可能地避免遭到空中火力的殺傷。

到上午10點鍾左右,德軍的第一個攻擊波次終於被扼製住了。

望著一輛輛燃燒的坦克,一向自信狂妄的莫德爾憤怒了。他不明白蘇軍何以有如此堅韌頑強的防守,竟令他的傾力一擊無功而返。看來行進間突破蘇軍防禦的設想是不可能了,必須重新調整部署,來一個重點突破。

下午2時,莫德爾集中了900多輛坦克,在40公裏寬的正麵上一字排開,滾滾向前,向著蘇軍防線撲來。

這真是一幅驚心動魄的景象。近十輛坦克自北向南,像一群草原上狂奔的野牛,揚起漫天的煙塵,發出震耳的轟鳴,鋪天蓋地,滾滾向前。

經過了嚴格訓練和戰火洗禮的蘇軍士兵臨危不懼,沉著應戰。在打退了德軍的第一次進攻之後,他們再也不會畏懼德國人的瘋狂氣勢了。隨著一聲聲口令,第一線的一排排反坦克炮率先開火。一輛輛德軍坦克在猛烈的射擊聲中冒出濃煙,進攻隊形馬上就被打亂了。

衝在前頭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不愧為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明星。它們根本不在乎50毫米以下的反坦克炮,仍然不顧一切地撲向蘇軍陣地,把那些頻遭厄運的普通坦克遠遠地甩在了後麵。凶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如入無人之境,它們碾過一道道鐵絲網,越過一道道塹壕,直向蘇軍防線的縱深猛插。就在突破蘇軍的第一道防線之後,德軍的坦克群陷入了令它們寸步難行的地雷陣當中。

在構築防禦工事時,蘇軍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聰明和智慧。他們估計到了德軍裝甲部隊的突擊力,所以在第一道防線的後麵設置了大縱深的反坦克雷場。在德軍傷痕累累地衝過第一道防線之後,馬上就麵對地雷密布的雷區,假如能僥幸衝過雷區,後麵則是蘇軍以逸待勞的坦克部隊。可以想象,遍體鱗傷的德國坦克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衝出雷區之後,在蘇軍嚴陣以待的裝甲部隊麵前是絕對討不到任何便宜的。

蘇軍這種富有創造力的防禦體係,出自和德軍有豐富交戰經驗的中央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大將。

羅科索夫斯基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有著波蘭血統的紅軍指揮員。他幾乎參加過每一場自蘇聯紅軍誕生以來的重大戰役。長期的軍旅生涯造就了他勇敢頑強、多謀善斷的優秀品質。衛國戰爭爆發之前,他受命組建基輔軍區第9機械化軍,並親任軍長。在事關蘇聯生死存亡的莫斯科大會戰中,他受西方方麵軍之命指揮第16集團軍。正是這一次艱苦的大戰使羅科索夫斯基顯露了他在防禦方麵的才華。麵對中央方向上的德軍重兵突擊集團,他審時度勢,在寬達70公裏的防禦正麵上,構築了三條嚴密的防禦地帶,並縱深梯次配備各部隊和兵團的戰鬥隊形。根據德軍的進攻特點,他還特別注重建立更為嚴密、縱深範圍更為廣大的反坦克地域,並把所有的反坦克火器集中配置於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上。結果,他以完備的防禦工事和靈活的戰術手段,挫敗了德軍中央突擊集團的進攻,粉碎了希特勒妄想從最近的距離上攻陷莫斯科的企圖,為莫斯科會戰的勝利立下了功勳。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期間,他出任頓河方麵軍司令員。在這場空前慘烈的大搏殺中,他以卓越的指揮和組織能力,殲滅了大量的德軍有生力量。尤其是他創造的步兵正麵牽製,坦克縱隊兩翼包抄的進攻戰法,使德國人吃盡了苦頭,顯示了他在進攻方麵的天才。

在庫爾斯克,他受命指揮中央方麵軍來迎擊莫德爾集團的主要進攻。由於希特勒一再推遲“堡壘”戰役的發起時間,使得他有充分的時間來按照自己的構想構築防禦體係。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羅科索夫斯基和他的中央方麵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北端為德國人準備好了一個巨大的死亡陷阱。

碰到這樣一個打防禦戰的行家裏手,莫德爾和他所率領的北方集群算是交上了厄運。在地雷密布的雷區裏,一輛接一輛的坦克履帶被炸斷,坦克手被震得眼冒金星,頭暈眼花。還沒等清醒過來,埋伏在雷區兩側的蘇軍反坦克炮、高射炮和大口徑榴彈炮突然開火,呼嘯而至的穿甲彈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撕開坦克的側麵裝甲。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德軍坦克終於闖出了雷區,在蘇軍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寬約8公裏的口子。

就在莫德爾以為勝利在望時,羅科索夫斯基派出了他以逸待勞的坦克部隊——勇敢善戰的第2坦克集團軍。500多輛呈流線型的漂亮的“T-34”坦克一字排開,迎頭攔住了狼奔豕突的德軍坦克。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決鬥爆發了。

隻見在平坦的俄羅斯平原上,1000多輛各式坦克纏鬥在一起,不講究任何戰術地廝殺起來。整個大地因為坦克的轟鳴和炮彈的爆炸聲而發出陣陣震顫,一輛輛坦克、一棟棟房屋在炮彈的呼嘯聲中起火燃燒,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硝煙味和刺鼻的焦糊味。整個戰場上到處都散落著燃燒的坦克和枕藉的屍體,呈現出了一幅地獄般的可怕景象。

在蘇軍勇猛的反突擊麵前,德軍表現出了良好的戰鬥素質和頑強的戰鬥精神。雖然他們沒能再進一步地突入蘇軍的防禦縱深,但蘇軍也沒能一舉擊潰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在開戰後僅僅48小時,北線德軍就地轉入防禦,攻防雙方暫時處於對峙狀態。

兩天的苦戰,使進攻的德軍付出了2萬多人傷亡、300多輛坦克被擊毀和近300架飛機被擊落的慘重代價。而他們所得到的,僅僅是在蘇軍的防線上撕開了一個8公裏的口子,揳入縱深還不到1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