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兵敗斯大林格勒——百萬雄師灰飛煙滅(1)(2 / 3)

沙波什尼科夫的這一番話,是他兩天前與斯大林經過仔細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在座的各方麵軍司令員對此也沒表示異議。

德國人的一係列欺騙計劃成功地使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夏季戰役的戰役企圖和突擊方向做出了錯誤的估計,因而蘇軍把大量的預備隊設置在了莫斯科方向,而在德軍真正的重兵突擊方向則沒有部署強有力的預備隊。未戰先輸一著,這為蘇軍的初戰失利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討論完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接著,斯大林要求與會者談一談蘇軍的夏季戰略,是被動防守還是主動進攻,以攻代守?

談到戰略問題,經驗豐富的西方麵軍司令朱可夫大將首先發言:“近一個時期,德軍已從挫折中恢複了過來。而我軍在剛結束的冬季攻勢中,兵力和兵器損耗過大,需要補充大量的人員和技術裝備。加上天氣轉熱,道路變幹,有利於德軍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機動作戰的優勢。因此,我軍在下個階段宜采用戰略防禦態勢,以靜待變,以靜製動。”

“朱可夫同誌!”斯大林有點粗暴地打斷他的話說,“我們確定夏季作戰方案,不能太消極保守,來坐等德軍的進攻。我們要在防禦的基礎上主動出擊,破壞德國人的進攻部署,奪取戰役的主動權。”

朱可夫默默地坐到座位上。斯大林環視四周,看到將領們信任而專注的目光,覺得有必要讓將軍們從宏觀上把握這場戰爭。

“蘇德戰爭現在已進入關鍵時期。從去年6月德軍入侵到現在,德軍利用突然襲擊和機動作戰,占領了我們許多土地,也消滅了我們許多軍隊。從表麵上看我們敗了,但從整個戰局看,我們並沒有敗,我們在遼闊的國土上與敵人苦戰,使希特勒速戰速決、三個月打敗我們的陰謀徹底落空了。”

此時,斯大林的臉上浮起了一絲自信的笑容:“莫斯科會戰是這場戰爭的轉折點。我軍在冬季戰役中給敵人以很大打擊,使一貫輕視我軍的希特勒大為震驚。現在德國人兵力不足,士氣低落,補給困難,已無力全線進攻。這正是我們主動出擊,打亂敵人部署,奪取戰役主動權的有利時機,因此我們要在一些方向上向德軍發起進攻,爭取在今年將德寇趕出我們的國土。”

聽著自信而樂觀的最高統帥的分析,在座的將軍們都感到非常興奮。他們滿懷希望地返回自己的部隊,去部署即將展開的進攻作戰。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斯大林對形勢所作的估計太過於樂觀和不切實際了。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他輕率地作出先發製人的進攻決定,使蘇軍陷入了接踵而至的災難當中。

噩夢首先是從克裏木半島開始的。

克裏木位於黑海之濱,是高加索和頓河的南部屏障。從1941年秋天起,曼施坦因指揮的德國第11軍團就和蘇軍在這裏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由於蘇軍一直采取堅固的防禦態勢,所以德軍一直也沒能突破蘇軍的防線。隨著蘇軍作戰方針的調整,堅守刻赤半島的蘇軍竟放棄原有的完備的防禦體係,而對正麵德軍擺開了進攻的架勢。這使一向擅長機動作戰的曼施坦因覓得了千載難逢的良機。1942年5月,他先在克裏木半島的北部虛晃一槍,迫使蘇軍預備隊留在了北方,隨後他突然揮兵南下,向刻赤半島上的蘇軍發起了狂攻。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德軍坦克輕而易舉地就突破了蘇軍倉促建立起來的防禦陣地,一舉圍殲了克裏木半島上的蘇軍集團,並乘勝占領了蘇軍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克裏木一役,蘇軍的克裏木方麵軍幾乎全軍覆沒。3個集團軍、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3個騎兵師和4個獨立裝甲旅的強大兵力,竟然在德軍的突擊麵前一觸即潰,毫無作為,僅被俘人員就超過了17萬人,物資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幾乎與此同時,蘇軍西南方麵軍在哈爾科夫的進攻也遭到了重大挫折。

5月12日,蘇軍西南方麵軍在司令員鐵木辛哥元帥的指揮下,向哈爾科夫地區的德軍發起了進攻,希望能一戰解放烏克蘭這個最大的工業中心。

開戰之初,蘇軍的進展還算順利,僅用三天就突破了德軍防線,並向前推進了50公裏。但隨著德軍幾個重兵集團的紛紛趕到,戰場局勢發生了可怕的逆轉。

其實,在1942年的春夏之交,希特勒的最大願望就是和斯大林在南線決戰,隻要蘇軍敢打就行。一旦蘇軍脫離自己的陣地,就給機動快速的德軍對其實施分割圍殲創造了條件。所以希特勒一見蘇軍進攻,馬上就調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克萊斯特軍團對其實施反包圍。苦戰數日的蘇軍西南方麵軍驟遇強敵,陷入了可怕的混亂之中。結果,蘇軍第6、第9和第57集團軍數十萬將士遭到合圍,24萬紅軍將士被俘,數萬人犧牲,三位集團軍司令也壯烈殉國。

克裏木和哈爾科夫戰役的失利,終於使斯大林對德軍的實力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以現有蘇軍的戰鬥力,還不足以和身經百戰的德軍打進攻戰,明智的選擇還是防禦,以大縱深的梯次防禦來消耗德軍的實力。這是用血換來的寶貴經驗。

可以說,克裏木之戰和哈爾科夫之戰是斯大林格勒之戰的前奏曲。由於斯大林的盲目樂觀和輕敵,使希特勒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蘇軍在莫斯科之戰中所奪得的戰場主動權,又一次宣告易手,回到了德國人的手裏。對戰爭進程有著“天才般直覺”的希特勒,充分看到了這一大好時機,一聲令下,納粹德國的裝甲勁旅在蘇德戰場的南線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

6月28日,德軍最精銳的第6軍團在保盧斯將軍的指揮下,揮兵直取斯大林格勒,一場震驚世界的血腥搏殺拉開了序幕。

1942年7月,熊熊戰火燃燒到了美麗的伏爾加河畔。

在平坦、廣袤的頓河平原上,成千上萬的德軍坦克轟鳴著向前奔馳,履帶無情地碾碎了俄羅斯人民平靜的生活。一時間,德軍途經過的村鎮和田野似末日來臨一般,熊熊烈焰吞沒了房屋、財產和人群,屍橫遍野,滿目瘡痍。整個空中充滿了鮮血、死亡和痛苦的氣息。

凶神惡煞般的德軍坦克輕而易舉地就衝垮了蘇軍西南戰區匆匆建立起來的層層防線。這裏沒有高山峻嶺,沒有江河森林,有的隻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無疑給極擅機動作戰的德軍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戰場環境,凶猛的納粹鐵騎很快就抵達了頓河,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更是一馬當先,兵鋒直指斯大林格勒。

千百年奔騰不息的伏爾加河,此刻似乎正在歎息,在呻吟,它在為斯大林格勒擔憂,在為俄羅斯民族的命運擔憂。

翻開地圖看頓河和伏爾加河,你就會覺得這兩條河的形狀很奇怪,就像一個粗心大意的人在寫“X”時沒有把左右兩筆相切一樣,結果使它們的形狀看上去更像一個“兒”字。左邊一畫是頓河,注入亞速海;右邊一畫是伏爾加河,注入裏海。而斯大林格勒,就位於伏爾加河拐角處的左邊。

自6月28日德軍在南線發動總攻以來,蘇軍的頑強防禦除了付出重大犧牲之外,幾乎沒有起到遲滯敵軍的作用。在頓河的大河灣一帶,僅德國的第6集團軍就俘虜蘇軍5萬多人,摧毀或繳獲坦克400多輛,火炮800多門,而血灑沙場的蘇軍將士更是數以萬計。

強大的德軍突擊集群兵臨頓河河邊,一旦他們渡過頓河,斯大林格勒將失去唯一的一道前沿屏障,赤裸地袒露在德軍的麵前。

麵對日益嚴峻的戰場形勢,斯大林由原來的樂觀、自信變得失望和沮喪起來。他不明白在冬季節節敗退的德軍何以突然煥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他為自己沒能正確地判斷出希特勒的主要進攻方向而痛悔。哈爾科夫和克裏木半島的慘敗,使他對德軍的戰鬥力和蘇軍的真實情況有了一個客觀的清醒的認識。現在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到了和德國人拚死一戰的時候了。他斷然決定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並將莫斯科方向的預備隊火速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