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道道命令急如星火地從克裏姆林宮發往蘇聯各地。
7月4日,第5預備集團軍司令員接到命令:“集團軍主力火速進抵頓河東岸,其任務是固守頓河東岸,無論如何不許讓德軍渡過頓河。”
7月9日,駐紮圖拉集訓的一支後備軍被緊急改編為第64集團軍,司令員瓦西裏?崔可夫中將奉命率領該部馳援斯大林格勒。
7月11日,第62集團軍接到命令,要求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市區的該集團軍火速前出至該市接近地,在城市的外圍設置防線。
7月12日,蘇軍統帥部發出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命令,下轄第62、63、64集團軍和原屬西南方麵軍的第21集團軍及第8航空兵集團軍。司令員由原西南方麵軍司令員鐵木辛哥擔任,任務是固守頓河沿岸從巴甫洛夫斯克到庫爾莫亞斯卡亞約五百公裏長的防線。同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宣布斯大林格勒進入戰爭狀態。
就在斯大林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準備在頓河沿岸殊死一戰時,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也在兵力部署和突擊方向上作了調整。
為了搶在蘇聯預備集團軍到來之前渡過頓河,拿下斯大林格勒,保盧斯擬將第6集團軍劃分為南北兩個突擊集團。北部集群由坦克第18軍和步兵第8軍組成,由佩列拉佐夫斯基地域發起進攻,然後沿頓河西岸向卡拉奇方向進攻。南部集群由坦克第24軍和步兵第51軍組成,從奧勃利夫斯卡亞地域發動進攻,然後也沿頓河西岸向卡拉奇方向突擊。兩個集群要在進攻中合圍殲滅在頓河大河灣的殘餘蘇軍主力,強渡頓河,直取斯大林格勒。
連日來,由於戰事出奇的順利,使得保盧斯上將一直處於興奮之中。這位文質彬彬但有時顯得優柔寡斷的陸軍上將,近來一直沉浸在哈爾科夫的巨大勝利給他帶來的喜悅之中。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他們就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把蘇軍的第62集團軍包圍在了頓河彎曲部。現在,距斯大林格勒隻有150公裏了,勝利似乎指日可待。保盧斯聯想到此,禁不住心花怒放,他突然覺得,頓河大草原上的夏日風光遠比普魯士森林的景色讓人心馳神往。
頓河大河灣主要防禦地帶的爭奪戰開始時,德軍掌握著兵力優勢和戰場主動權,但隨著大批蘇軍援兵的到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搏殺終於開始了。
蘇軍第62集團軍的步兵192師第676團首先和德軍交火。麵對成群的坦克,蘇軍將士們僅憑手中的輕武器艱苦奮戰,他們擊退了德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同時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由於部署時間倉促,蘇軍來不及構築較為完備的工事,也很難有效地利用河流溝穀等天然屏障,所以部隊完全暴露在德軍的空中和地麵火力之下。堅決抵抗了兩天,在給進攻德軍以重大殺傷之後,勇士們退到了第二道防線。
7月23日,近衛步兵第33師的四位反坦克槍手,用自己的英勇鬥誌和出色戰績轟動了整個斯大林格勒方麵軍。
彼得?博洛托、格裏高利?薩莫伊洛夫、亞曆山大?別利科夫和伊萬?阿列伊尼科夫四人所在的排奉命據守一個小山岡,殘酷的戰鬥還沒結束,就隻剩下他們四人,但四位英雄決心絕不後退半步,要在山岡上和德軍戰鬥到底。
忽然,陣地前方煙塵大起,接著坦克的隆隆聲也由遠而近,急駛而來。八隻眼睛一齊望過去,數著慢慢爬過來的坦克。
“30輛,”別利科夫最先數完,然後沉著地說,“怎麼樣,弟兄們?幹吧!一個人7輛,剩下的兩輛大家一起打!”
麵對著強大的敵人,四位勇士心中有點害怕。但他們仍然不動聲色,默默地等待著坦克的靠近。接近高地邊緣,德軍坦克擺開戰鬥隊形,開始向山岡衝擊。也許是沒有想到陣地上還有活著的蘇軍士兵,所以德軍坦克兵肆無忌憚地打開坦克蓋子,紛紛把身子探了出來。就在德軍坦克爬到距蘇軍陣地不到一百米時,四位勇士手中的反坦克槍開火了。隨著幾聲清脆的槍聲,四輛德軍坦克就被打得冒了濃煙,癱倒在陣地的前沿。剩下的其他坦克慌忙調整隊形,向勇士們據守的戰壕猛衝。但四位戰士彈無虛發,轉眼間,又有十輛坦克燃起了衝天的大火。其餘的德軍坦克見勢不妙,慌忙掉頭逃跑,四位勇士沉著冷靜地打退了德軍的進攻。
一直堅持到24日夜,占有兵力和火力絕對優勢的德軍終於突入了蘇軍第62集團軍的防禦縱深,雙方開始了激烈的混戰。德軍坦克集團和摩托化步兵仗著精良的裝備和強大的空中火力掩護步步推進,蘇軍依靠頑強的戰鬥精神殊死抵抗。幾乎每一個村莊都經過反複的爭奪,每一個高地都幾易其手。雙方就像兩個扭打在一起的摔跤手,也不講究什麼戰術原則,死死地纏在了一起。
就在攻防雙方膠著在一起時,德軍北部集群突然調來了援軍。這支生力軍的加入使得本來已經十分脆弱的蘇軍防線更加岌岌可危,第62集團軍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經過激戰,德軍突破了蘇軍的正麵防線,在卡拉奇以北20公裏處的卡緬斯基地區渡過了頓河,然後迅速向南卷擊,從北麵完成了對第62集團軍的合圍。生死關頭,蘇軍第62集團軍司令員科爾帕克奇少將傳令全軍:各部必須堅守自己的陣地,努力抗擊和消滅進攻之敵,誓與陣地共存亡。
在第62集團軍頑強抗擊德軍進攻的同時,第64集團軍也在司令員崔可夫中將的率領下,與德軍第6集團軍的南部集群展開浴血搏殺。
第64集團軍是一支剛剛組建不久的預備兵團,從士兵到軍官幾乎都沒有作戰經驗,讓他們去抵抗如狼似虎的德軍坦克部隊的進攻,其困難和艱苦是可想而知的。由於是匆忙間投入戰鬥的,所以在進入陣地時,第64集團軍各師幾乎都沒有重型反坦克武器。官兵們不得不在光禿禿的小山和空蕩蕩的平地上築起“血肉長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手中的各種輕武器來迎擊德軍的坦克。經過三天慘烈的搏殺,蘇軍兩個師的防禦陣地被突破,崔可夫不得不將剩餘部隊撤至頓河左岸,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隨著德軍南北兩個集群的突擊,德軍的戰役企圖也越來越明顯,就是要采取兩翼突破縱深包圍的戰術,在頓河大河灣地區圍殲背水一戰的蘇軍第62、64兩個集團軍,之後乘勝渡過頓河,爭取“在行進間攻占斯大林格勒”。
麵對岌岌可危的戰場形勢,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憂心如焚。德軍已進抵頓河沿岸,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已遙遙在望,蘇軍已經無路可退了。必須向全體紅軍戰士說明,此戰關係到俄羅斯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和進攻的德寇血戰到底。
7月28日,就在頓河一線兩軍浴血拚殺時,斯大林以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軍最高統帥的名義向全軍下發了著名的“致紅軍全體戰鬥人員的第227號命令”。這份命令首次提出了一個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最響亮的口號:“絕不準後退一步!”
斯大林在命令中指出:
從現在起,我們每放棄一寸土地,都將極大地加強敵人的優勢,極大地削弱我們的防禦,削弱我們的祖國。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杜絕諸如“我們還可以無休止地退下去”,“我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糧食取之不盡”之類的論調。這種論調是自欺欺人的,是有害的,是錯誤的。它會削弱我們的鬥誌而助長敵人的氣焰。……因此,該是停止退卻的時候了。
是的,絕不準後退一步!
這是我們當前的主要口號。我們必須堅守每一塊陣地,堅守每一寸蘇聯領土,盡最大努力去保衛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今後,沒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沒有上級的指示,絕對不許後退一步。這一要求,應該成為每一個指揮員、紅軍戰士和政治工作者的鐵的紀律和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