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這個曼徹斯特飛機製造廠是專門生產轟炸機的,當時正在生產英國第一批四發“斯提林”式轟炸機。這種飛機的問世,將可以在數月以後對德國本土實施戰略轟炸。但是,由於德軍的空襲,組裝車間被炸毀,使英國這種四發重型轟炸機的生產推遲了半年之久。此外,英軍倫敦地區的克勞伊登機場、西莫林空軍基地、唐美爾空軍基地都遭到嚴重的破壞,有的基地遭到轟炸後,雖然在緊急搶修,但仍然有三四天不能使用。
8月18日,德國號稱“轟炸機之花”的Ju-87式俯衝轟炸機也出動了。當天下午,德軍第8航空軍的4個俯衝轟炸機大隊,分別攻擊了英軍的斯波特索奈島和福特等基地以及英格蘭南岸的波林雷達站。不過,英軍的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也對其進行了狠狠的打擊,使德軍空軍司令戈林元帥大發雷霆。
從8月19日至23日,由於天氣的緣故,德軍的轟炸機隻好待在機庫裏,激烈的空戰暫停了5天。這5天時間對英軍來說真是太寶貴了,因為許多被轟炸的空軍基地和雷達站都可以得到修複。
8月24日,沉寂剛5天的英格蘭天空又熱鬧起來了,德軍每天又要出動1000多架次飛機,對英國戰鬥機及其地麵設施發起進攻。
8月31日,德軍對英軍戰鬥機基地的襲擊達到高潮。這一天,德軍主要轟炸的目標是倫敦周圍的英軍戰鬥機基地。倫敦東部的肯特、雷德希爾、西莫林、迪特林和格雷夫森德等戰鬥機基地,還有東北部的霍恩徹奇、羅奇福德等戰鬥機基地,都遭到德國空軍瘋狂的襲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上午,德軍首先轟炸了英軍第11戰鬥機集團靠北邊的德勃頓基地。這個戰鬥機集團下轄22個飛行中隊,擔負著保衛英格蘭東南部和首都倫敦地區的任務。所以,這個戰鬥機集團成了德軍首先進攻的目標。上午9時左右,入侵的德軍轟炸機大隊兵分數路,在2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對德勃頓和其他的英軍戰鬥機基地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一枚枚250公斤的炸彈,就像冰雹一樣落在基地的跑道、機庫和油料庫上,同時,德軍飛機上的機關槍和機關炮也向地麵瘋狂地掃射,使許多機械師和地勤人員都被炸死或打傷。
下午,德軍的攻勢更加猛烈。芬克的德軍第2轟炸機團分成兩路縱隊入侵英國領空進行襲擊。該團右路攻擊的目標是位於倫敦東北部的霍恩徹奇英軍基地。
在霍恩徹奇英軍基地,當時駐有英軍4個噴火式戰鬥機中隊,共有飛機70多架。8月31日下午,有3個戰鬥機中隊已奉命飛入空中與德軍廝殺,霍恩徹奇基地上隻留下了作為預備隊的第54戰鬥機中隊在跑道上待命。
然而就在這時,突然警報齊鳴,基地指揮官在大聲下達著“緊急起飛”的命令。但是,當站在飛機旁嚴陣以待的英軍飛行員剛剛跨進機艙,機械師還未來得及拉上機艙蓋,基地上空已經黑壓壓一片,德軍轟炸機已呼嘯著鋪天蓋地而來,成串的炸彈隨之落地爆炸。
德軍的轟炸機群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呢?
原來,英軍戰鬥機司令部通信指揮係統雖然一向準確迅速,靈敏度很高,但這一次卻出了故障。當雷達站將德機入侵的情報報告司令部後,司令部的指揮係統因為太繁雜,沒有及時傳遞這個信息,結果待德軍的飛機飛臨基地上空後,基地指揮官才發現了敵情,倉促地發出緊急命令。
幾乎就是在德軍炸彈的爆炸聲中,英軍第54飛行中隊的大部分飛機都騰空而起,隻有艾爾?迪爾上尉機組三架飛機被阻在跑道上,沒有來得及拉起來。這3架英軍戰鬥機立即成了德軍轟炸機的目標,幾顆炸彈同時在它們的周圍爆炸。迪爾和他的戰友最終未能拉起這三架飛機,其中有兩架被炸毀在跑道上,另一架雖然衝上了跑道,但也被德軍炸毀在機場附近的農田裏,不過這三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雖然受了點兒傷,卻幸免於難。
在不到30分鍾的空襲中,英軍霍恩徹奇戰鬥機基地就被炸成了馬蜂窩,同時還有3架噴火式戰鬥機被炸成了碎片,大火在熊熊燃燒。
芬克的德軍第2轟炸航空團左路縱隊的襲擊目標是英軍倫敦東部的雷德希爾戰鬥機基地。這一路德軍也大功告成,他們不僅炸毀了基地上留守的英軍戰鬥機,同時還將雷德希爾基地指揮所炸成了廢墟,逼得這些英軍指揮官和工作人員不得不撤到附近街道上一家商店的防空洞裏。
這一天,是英國皇家空軍損失最慘重的一次,除了多處空軍基地被炸之外,還有39架噴火式戰鬥機被擊落。
更為嚴重的是,英軍的這些空軍基地都是保衛首都倫敦的,它們的被毀壞為一個禮拜後德軍瘋狂地空襲倫敦掃清了障礙。
英國首都倫敦就這樣幾乎是裸露在德國轟炸機麵前。
1940年9月7日下午5時,德軍空軍大規模空襲倫敦的行動開始了。
德軍空襲倫敦雖然是戰爭的必然,但也有一些意外的原因。
當時,德軍的轟炸機主要是靠無線電定向信標來導航的。他們在地麵上建立了幾十座像燈塔似的定向信標,每個定向信標有不同的呼叫信號,德軍利用普通的定向無線電台,就能根據傳來的這種電波的任何兩束的角度來確定他們的位置。
英軍為了破壞德軍的這種導航係統,很快建立了一係列名叫“梅康”的電台。這些電台截取了德軍電台的信號,然後加以放大,再從英國放送出去。英國的這種放大了的無線電信號,其實是一種誤導的幹擾電波。結果,許多德軍轟炸機在這種幹擾電波的誤導下被引入歧途,在空中定向時找不到目標。有一次,一架德國轟炸機投完炸彈之後,竟在英國的德文郡降落,這位飛行員以為那裏就是法國的空軍基地。
後來,德軍又發明了一種無線電射束,就像是看不見的燈光,能夠相當準確地把轟炸機導向他們的目標。這種無線電射束叫做“克尼克拜因”。他們認為隻要有了這種裝置,就可以排除英軍的幹擾電波,使德軍的轟炸機無論是白天黑夜,或者是霧天雨天都能正常地對英國的城市和地麵目標進行襲擊,同時還可以免遭英軍戰鬥機和防空炮火的襲擊。
德軍的這種“克尼克拜因”裝置雖然沒有戈林認為的那麼“神”,但是它的確起到了一種反幹擾的作用。
於是,英國空軍又立即采取行動,他們在無線電聲學教授林德曼先生的帶領下,及時在國內許多地方建立了幹擾電台;同時,他們還研究出了一種重複發射器,加強分裂德軍無線電射束的一半信號,而不改變射束的另一半信號。這樣,就使在射束兩半邊的信號都相等的航線上飛行的德軍轟炸機,離開正確的航線,並把投下來的炸彈不是投向預定的目標,而是投向非空襲的目標和區域。
英軍的這種幹擾設施雖然有效地保住了許多地麵的重要軍事和交通運輸設施,但是,卻使一些居民住宅區和商業區遭到了德軍的轟炸。
8月23日晚,12架德軍轟炸機由於導航失誤,把轟炸倫敦郊外一家英國飛機製造工廠和油庫的炸彈投到了倫敦市中心的居民住宅區,轟毀了許多房屋,並使眾多的平民在空襲中喪生。
德軍飛行員這種行為立即引起了英國人民和政府的憤怒。英國政府決定以牙還牙,對德國的首都柏林進行報複。
8月25日晚,81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進行了一次1000公裏的遠程奔襲,飛向德國首都柏林。德國政府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英國皇家空軍會作出這種大膽的舉措。因此,當29架皇家空軍飛機飛到柏林上空時,德軍的防空雷達係統看到的卻不到10架。當晚,由於柏林上空濃雲密布,使英軍很難找到預定的空襲目標,他們隻好把載去的炸彈毫無目的地亂投下去,柏林城內多處響起了爆炸聲,並且燃起了大火。英軍在扔下炸彈的同時,還扔下了許多花花綠綠的傳單,這些傳單上寫道:
“希特勒發動的這場戰爭將繼續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