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指令發布之後,德軍空軍便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空襲,幾乎每天都有10多架飛機飛到大西洋上進行武裝偵察和空襲,對英國的商船隊和護航艦進行襲擊。
10月3日,德軍飛行員伯倫哈特?約佩中尉在愛爾蘭以西100公裏的海麵上,發現了一艘運送兵員的大客輪,這就是英國有名的“英國女皇”號大客輪,總噸位達42348噸。
約佩中尉發現這個龐大的目標之後,立即從正麵接近大客輪,投擲下去的炸彈命中了客輪甲板上部的建築物,這艘巨輪燃起了熊熊大火,然後便不動了。英國兩艘海軍驅逐艦趕來,撲滅了客輪上的大火,試圖把它拖走。但是,約佩又用無線電信號呼來了德軍“U-32”號潛艇,對這艘客輪和英海軍驅逐艦進行攻擊。晚上,又有兩艘德軍潛艇發起圍攻。兩天後,這艘巨輪終於沉入海底。
到10月份前後,德國空軍在大西洋上已達到了瘋狂的程度,連Fw-200式這樣的飛機,都敢在白天自由地攻擊英國的船隊,從而使英國的海上航道又受到嚴重的威脅。
Fw-200式飛機誕生於1937年7月,由於它的機身很像德國巴伐利亞森林中的禿鷹,因此,該飛機的設計師庫特?湯克便把它命名為“大禿鷹”。
這種Fw-200式飛機誕生以後,雖然有良好的飛行性能,但它卻不能作為戰鬥機來使用,因此在二戰時期,國內外的訂單都很少。後來,由於德軍空軍的飛機緊缺,曾擔任過飛行員的德軍少校佩特森就對其進行了改裝。佩特森少校此時是德軍Fw-200式飛機第10航空軍司令部的領航員。德軍空軍總參謀長耶頓內克同意了佩特森的建議,於是由生產廠家加固了機身,裝上了副油箱,在機翼下麵安裝了掛彈架,並改進了機內設備,從而使這種“大禿鷹”搖身一變,變成了一種軍用飛機。這種飛機後來被稱為德國空軍的“輔助巡洋艦”。
就是這樣的軍用飛機,在1940年秋到1941年春在大西洋和英國領空橫行霸道,讓英國皇家空軍無法應付。
1940年12月9日,5架德軍Fw-200式飛機接到命令,進行長途奔襲,去攻擊葡萄牙和亞速爾群島之間的一支英國船隊。
這支英國Hc-53商船隊,從直布羅陀出發,由16艘商船和9艘護航軍艦組成。Hc-53商船隊為了避免意外,從直布羅陀出發後,幾次避開法國沿海的德國空軍基地和潛艇基地,繞了一個大圈子。但是,德軍的潛艇還是發現了它們,並且像影子一樣緊隨著它們。在12月9日清晨,德軍潛艇用魚雷擊沉了“克蘭”號和“斯特雷拉諾”號貨輪之後,還窮追不舍,並且向基地發出了信號。這5架Fw-200式飛機就是奉命去襲擊這支艦隊的護航艦的。
中午時分,5架Fw-200式德軍飛機在裏斯本西南約600公裏處的海麵上發現了這支英國船隊,開始下降高度準備攻擊。德軍飛行員依然采取“飛鏑戰術”,把飛機降低到離海麵45米的高度,接近艦隊後就立即投彈。這種飛機本身又大又笨重,每架飛機隻能攜帶4顆250公斤的炸彈。它們把炸彈全部投完後,就從機身下部用機槍向貨船和護航艦上掃射,壓製船上的高炮和防空火力。盡管英軍護航艦也開火還擊,但還是讓德軍襲擊得逞。
在這次空襲中,英國的“達馬爾”號、“侏羅”號、“瓦納”號和“不列顛”號4艘貨船以及挪威的“泰加斯”號貨船都被擊沉,其餘的貨船和護航艦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在德軍5架Fw-200式飛機的襲擊下,這支大型的商船隊損失慘重。
後來,為了擺脫德軍的再次攻擊,英國海軍總部不得不采取果斷措施,解散船隊,讓貨船各自駛往目的,免得多條船隻在一起目標過大,容易被對方發現。但是,一艘艘獨自前行的英國貨船,後來在茫茫的大西洋上又成了德軍潛艇的“獵物”。
這時,德國空軍對英國港口和海上航道的封鎖真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隻要在海上一發現英國的船隊,它們就成群結隊地飛去,盡最大的可能將這些船隊擊沉。
有一次,一架德軍偵察機在多佛爾海區發現了一支大型的英國船隊後,立即將情報報告了德軍空軍基地。德國海峽轟炸機隊司令約翰內斯?芬克上校接到情報後,立即命令一個Do-19轟炸機大隊、一個Me-109式戰鬥機大隊和一個Me-110驅逐機大隊在加萊上空會合,立即向這支船隊撲去。於是,在多佛爾海域上空,竟有70多架不同類型的德軍飛機同這支英國船隊、護航艦和空中的護航戰鬥機進行激戰。
德國空軍就是要不惜血本,從空中封鎖英國的海上生命線。盡管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英方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德國空軍在海上大肆出擊,企圖截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而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攻擊英國本土,逼迫丘吉爾政府投降或者是為德軍強渡英吉利海峽掃除障礙。
根據德軍元首大本營8月14日新的指令,空襲英國本土的作戰計劃在瘋狂地實施。
自從1940年8月15日德英雙方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之後,德軍的空襲便不斷地升級。日複一日的空中激戰使英倫三島出現了一片又一片廢墟。
8月16日7時30分,德軍海峽轟炸機隊司令約翰內斯?芬克上校親自率領一支由51架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群,去轟炸英國泰晤士河口南岸的東教堂機場。他命令機群穿過雲層,以500米的飛行高度緊貼著雲層底部入侵英國領空。這樣的天氣以這樣的高度飛行是非常安全的,英軍的雷達很難發現。
當德軍轟炸機群越過英吉利海峽時,英軍的雷達站雖然發現了目標,但是,這些雷達站的監測員們卻產生了錯覺,竟把這支龐大的轟炸機群看成是隻有幾架轟炸機。英軍霍恩徹奇機場指揮所根據雷達站的報告,隻出動了第74中隊的20架噴火式戰鬥機進行攔截,結果給德軍轟炸機以可乘之機。在芬克上校的率領下,德軍轟炸機群飛臨東教堂機場上空,立即對機場的跑道、機庫、地麵建築和停在機場的飛機進行轟炸,東教堂機場到處是爆炸聲,一時火光衝天,彈片橫飛,許多建築物和車輛、油庫在爆炸聲中燃燒。僅10分鍾時間,這座軍用機場就被炸得麵目全非。5架布萊漢姆式轟炸機變成了一堆廢鐵,3個巨大的油庫被炸裂了,油料在熊熊燃燒,跑道上布滿了50多個大大小小的彈坑。
這時,英軍第74中隊的飛機才向德機衝來,由於數量太少,對德機完全造不成威脅。芬克上校見任務已完成,便命令把剩下的炸彈全部傾瀉在機場周圍的城鎮和鄉村,然後立即鑽入雲層逃之夭夭,不過在逃跑時被英軍擊落了4架。
當天下午2時整,德軍飛機開始了大規模的進攻。德軍第一飛行訓練團第5驅逐機大隊23架飛機立即騰空而起,它們的任務是引誘英軍的戰鬥機出擊,並和英軍戰鬥機在空中保持一定的距離。等到這些英軍戰鬥機打完了炮彈或燒完了油料後返航時,再出動其他的德機進行包抄,截斷其退路,群起而攻之。這種“引蛇出洞”的戰術,往往可以置英軍飛機於死地。
23架德軍驅逐機升空後編隊向西飛行,它們越過英國海岸線,來到了英國的波特蘭上空。突然,40架英軍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從雲層裏鑽出來,風馳電掣地朝德軍的驅逐機群撲去。德軍飛行員一發現這種情況,就像被電擊了一樣頓時緊張起來,他們根本沒有料到英軍戰鬥機來得這麼快、這麼猛。大隊長林斯貝爾格上尉立即下令,23架驅逐機排成圓形防陣,互相掩護尾後,用各自的機槍和機炮掩護戰友,邊打邊撤。雙方在波特蘭上空展開了一場角逐。
德軍轟炸機司令部趁英軍戰鬥機和己方的驅逐機在糾纏時,立即出動了50架轟炸機飛過海峽,分頭向英軍的3個空軍基地撲去。當英軍戰鬥機得到這一情報後趕去救援時,大多數戰鬥機都耗盡了油料和炮彈,不得不返回基地補充。德軍轟炸機趁此良機,將3個英軍基地炸得一塌糊塗。盡管有5架德軍驅逐機被擊落,但英軍的損失卻要慘重得多。
在後來的日子裏,德軍經常用這種誘餌戰術,重創英軍戰鬥機和空軍基地。
在8月17日到19日,德英雙方連續3天展開了一次次激烈的大規模空戰。每天雙方出動的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在這3天的空戰中,英軍的許多空軍基地都遭到德軍的襲擊,其中受損最嚴重的是英軍曼徹斯特空軍基地。德軍不僅炸毀了曼徹斯特英軍基地的跑道和飛機庫,同時還擊中了跑道北端的飛機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