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的這道通令表明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同時也穩定了一些臣民的情緒,但是這道通令畢竟解救不了40萬身陷絕境的英法聯軍的命。丘吉爾必須拿出“捍衛”的行動來。
5月26日,丘吉爾在他的下院辦公室召開了戰時內閣成員以外的所有內閣大臣的25人大會。他在會上沉重地闡述了當前英國的處境。與會的議員們也很清楚,40多萬英法軍人的生命和大英帝國的命運,也許會在這個禮拜的周末之前就有結果,而這種最後的結果是有兩種可能的。這時,大臣們都眼巴巴地望著丘吉爾,許多人在不顧身份地流著淚喊叫著,甚至向丘吉爾揮舞著拳頭。丘吉爾也清楚麵前的這些人的身份。他們不僅是紳士中的紳士,而且每一個人都是有經驗的議員和政治家,對於這場戰爭,對於英國的命運甚至世界的命運,他們都有一套自鳴得意的獨特的見解。他們的這種有失體麵的情緒並不僅僅代表他們個人,這應該是全體大英帝國臣民的情緒的總和。這些人的情緒讓丘吉爾看到了英國的命運。於是,丘吉爾宣布了他解救40萬英法軍人的行動計劃,他把這個計劃稱為“發電機計劃”。
實施“發電機計劃”是從當天晚上6時53分開始的。敦刻爾克正在進行一場震驚世界的軍事大行動。這個大行動的唯一目的就是拯救被德軍圍困的40萬英法聯軍,將他們一個個渡過英吉利海峽,送到英國本土上。
在後來的一個星期內,“發電機計劃”成功了。大英帝國的皇家空軍幾乎全線出動,就連“最後的神聖後備軍”——首都空軍部隊也在最後的關頭投入了戰鬥。天上是遮天蔽日的飛機群,海麵上是大大小小的軍艦、商船甚至是汽艇和帆船。海軍、漁民、商人和政府官員以及普通的倫敦市民都出動了,他們都在以各種方式搶運這些人。
6月4日,最後一批英法聯軍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此為止,40萬軍人全部撤到英國本土,這不能不令希特勒目瞪口呆,到手的獵物竟被英國的“蚊式”艦隊挖走了。
敦刻爾克成功的撤退,挽救了英國寶貴的軍隊,但是,他們卻把大量的輜重和大炮、坦克、彈藥丟棄在敦刻爾克,送給了德國人。事後希特勒盡管很沮喪,但他還是很自信地說,逃回去的英法軍人隻不過是一群手無寸鐵的“活靶子”,英倫三島上的陸軍,除了步槍之外,什麼武器也沒有。他估計英國陸軍各種類型野炮的總和不足500門,中型和重型坦克不到200輛,要等到半年以後,英國的兵工廠才能把這些軍隊武裝到撤退前的程度。
丘吉爾和英國的軍事家們也不得不承認,希特勒的估計是完全準確的,英國的陸軍已成了一支不堪一擊的部隊。丘吉爾對“發電機計劃”的成功評價是:“敦刻爾克海灘的戰鬥經過,將彪炳在我們所有的史冊中。”但他又在下院提醒他的議員們:“我們必須慎重,不要把這次救援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
德軍最後占領敦刻爾克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5日清晨,他們便傾巢出動,在400英裏寬,橫貫整個法國的戰線上全線出擊。法國的命運也就在這一天改變了。
6月10日,法國政府從巴黎倉皇出逃;
6月14日,德國馮?席希勒將軍率部占領了巴黎,把一麵卐字旗插上了巴黎那座世界聞名的鐵塔;
6月16日,法國總理雷諾辭職,貝當接任總理,政府逃到波爾多;
6月17日,任職才一天的貝當,就要求德國停戰,貝當政府舉起了白旗;
6月21日,法國接受了德國的停戰條款;
6月25日,法蘭西之戰全麵停火,希特勒將大炮對準了海峽彼岸的英國。
歐洲大陸沉沒之後,希特勒將大英帝國三麵圍住,想用武力逼迫丘吉爾舉起雙手。
希特勒初時並不想對英國訴諸武力,正如他7月11日在上薩爾斯堡召開的德國軍事首腦會上所說的那樣:
“我隻要求英國歸還我們從前的殖民地,別無他求……我們應該給英國一隻日耳曼的手,與英國的戰爭應該到此結束。……我們真正的敵人在東方,而不是西方的白種人。”
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打擊西線的丘吉爾,而是東線的斯大林,因為消滅布爾什維克是他最終的目的。希特勒開始了他的外交攻勢,希望丘吉爾早日投降。但是,丘吉爾回答他的隻有一個字——“不!”
丘吉爾的這種態度讓希特勒很沒麵子,於是,他便決定用對付法國的方式來對付英國。他準備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解決英國問題。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的第16號指令》。指令稱:
由於英國不顧自己軍事上的絕望處境,仍然毫無妥協的表示,我已決定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如果必要,即付諸實施。
……
希特勒發出“第16號指令”後,還在觀望和等待英國的態度,並且開展了一係列的幕後外交活動。但是,丘吉爾並不買他的賬,他在對新聞界的聲明中說:
首相希望大家了解,德國企圖進攻的可能性絕沒有完結。德國人正在散布謠言,說他們不打算進攻。對於他們所說的話,我們曆來表示懷疑,對於這個謠言就更應該加以懷疑了。我隻感覺到,我們的力量在日益增長,準備也日益充分,但決不可因此絲毫放鬆警惕,在精神上有所鬆弛。……
丘吉爾的聲明並沒有誇大其詞——希特勒和他的幕僚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炮製進攻英國的軍事行動計劃,這就是有名的“海獅計劃”。
7月17日,德軍陸軍總司令部首先在部署執行“海獅計劃”,命令13個精銳師開到英吉利海峽沿岸的出擊地點,作為首批登陸部隊。這其中有在入侵法國中立了大功的A集團軍,此外還有第16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等部。
8月1日,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出了關於實施“海獅計劃”的指令——
海獅計劃
海軍總司令於7月31日報告,為“海獅”進行的必要準備工作不能在9月15日以前完成,因此元首命令:陸軍和空軍應繼續進行“海獅計劃”的準備工作,並在9月15日以前完成。
計劃在8月5日前後開始對英國進行空中攻勢,在發動這次攻勢之後8天到14天內,元首將決定是否在今年發動入侵;他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空中攻勢的結果……
盡管海軍警告說它隻能保證防衛一條狹長的海岸地帶(最西到伊斯特伯恩),但仍然應按原計劃為在廣闊基礎上進行攻擊繼續進行準備工作。
……
但是,由於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分歧,特別是德國空軍的不爭氣,使希特勒這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不得不再三拖延,總是在紙上談兵。
9月3日,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指令如下:
……這次進攻艦隊起航的最早日期已定為9月20日,登陸的最早日期為9月21日。……
9月14日來自柏林的指令是——
……元首已決定:
“海獅計劃”再次延期開始。
9月17日以後將發出新命令,一切準備工作應繼續進行。……
10月12日,德國元首大本營又發出如下指令——
元首已經決定,從現在起直到明年春天,“海獅”準備工作應繼續下去,這隻是為了保持對英國政治和軍事壓力。
如果1941年春天或初夏重新考慮入侵,重新進行作戰準備的命令以後將會發布……
在一連串的“指令”以後,“海獅計劃”最終不得不胎死腹中,德國軍隊最終未能跨進英吉利海峽,登上英倫三島。但是,“海獅計劃”的流產,並沒有停止希特勒對英國的進攻。德國軍隊在一邊準備“海獅計劃”的同時,一邊在海上和空中對英國進行大絞殺,使大英帝國在這場大絞殺中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