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凡爾登重要的戰略位置,大戰一爆發,法國軍事當局就開始了旨在加強和完善凡爾登要塞的努力。他們決定在凡爾登築壘地域內擴建起新的防禦體係,使要塞原有的永備築城工事同野戰型的築壘地域結合起來。經過艱苦的努力,至凡爾登戰役打響之前,法軍的築壘工程雖然沒有全部完成,但基本的防禦工程體係已經成形。它總共有四道防禦陣地。第一陣地通過外圍的森林地帶,距要塞築壘外防禦地帶六至七公裏。第二陣地距第一陣地兩公裏多,第三陣地距第二陣地也是兩公裏多,這兩道陣地都是建立在山巒起伏的馬斯山的北支脈和東北支脈上。第四陣地是指兩條凡爾登要塞炮台地帶和中間的永備築壘地帶。
若從空中俯瞰,這四道築壘陣地的縱深近50公裏,大大小小的工事碉堡圍繞著要塞區分布,其中大部分集中向北突入韋爾穀地和平原上的德界防線內。整個築壘地域被默茲河切割成東段和西段兩大部分,所有的陣地都被很內行地安排在滿是深溝和高地的起伏不平的丘陵和森林地上。永備築壘工事和野戰築壘工事相結合,組成了有深遠縱深的梯次配置,並建立了與後方補給區的緊密、便捷的聯係。所有的這一切,雖然有許多尚待完善,但也足以使任何裝備有攻堅利器的對手望而生畏。
對於德國人來說,凡爾登無疑是一個難啃的核桃。但是,正因為它難啃,法金漢將軍才選中了它。
為了一舉改變西線的膠著態勢,德軍從1915年冬季開始,就著手進行準備。他們抽調了西線戰場上10個裝備最好、最具戰鬥力的師共27萬人,火炮1000餘門,其中有600門是重炮,13尊430毫米的攻城榴彈炮,並有540個擲雷器,這種擲雷器能發射裝有100多磅高爆炸藥和金屬碎片的榴霰彈。另外德國人還擁有一種可怕的武器,那就是130毫米速射炮。這種炮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射榴霰彈,快得幾乎可以趕得上步槍子彈。
為了保證戰役發起的突然性,達到一舉殲滅大量法軍的戰略目的,德軍統帥部在命令西線部隊全部進入戰備狀態的同時,積極展開各種形式的佯動,以迷惑和轉移法軍的注意力。炮兵和各突擊部隊在向前運動時,一律在夜間進行。到開戰前夕,德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了包括巨型攻城炮在內的火炮850門,平均每公裏突擊正麵上有62門火炮和15門迫擊炮。另有168架作戰飛機和炮兵校射飛機參戰。從整個兵力兵器上來看,德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都具有3倍以上的優勢。
德軍圍繞著凡爾登所作的種種努力,法軍並不是沒有察覺。但情報人員的一次次警示,並沒有引起以霞飛將軍為首的法軍統帥部的高度重視。由於開戰以來比利時和俄國一些著名要塞的迅速陷落,使得他們對永備築城工事失去了信心。法軍總司令霞飛認為,凡爾登要塞在軍事上的作用顯然已經過時,隨著部隊機動作戰能力的提高,必須盡可能地集中所有守備部隊來加強野戰部隊。所以到1915年8月,法國政府決定廢棄包括凡爾登在內的一些要塞,代之以戰壕、掩體、土木障礙和鐵絲網等野戰工事,並撤出了大量的野戰火炮和大口徑要塞炮,用於另外的地方。
到1916年2月,凡爾登前線彌漫著大戰前的緊張氣氛,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經過偵察,法軍發現德軍不但已經完成一線的戰略展開,而且大型火炮也都進入了發射陣地,戰事幾乎一觸即發。情急之下,法軍在2月11日至16日的這5天之內,緊急增調了6個步兵師和6個炮兵團共10萬人的兵力加強凡爾登一線,以應付德軍隨時發動的進攻。即使如此,固執的霞飛還堅持認為,德軍進行大規模進攻的地域不是凡爾登,而是其他地區。
由於霞飛對戰役方向和作戰方式所作出的錯誤判斷,使得一度固若金湯的凡爾登要塞幾乎被毀掉了。由於大量的火炮被拆走,使得匆忙上陣的法軍在德國人占有絕對優勢的炮火麵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開戰之初便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德法雙方一方是有備而來,傾其全力;一方是匆匆上陣,首鼠兩端。就在這樣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態勢下,凡爾登大戰悄然拉開了帷幕。
在1916年初的德國,幾乎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著凡爾登。在發動戰爭和對戰爭的承受力方麵,應該說德國人是世界一流的。在經曆了馬恩河之敗和日德蘭之敗後,他們還試圖傾其全力妄圖挽回敗局。麵對著巨大的戰爭傷亡和日益困難的生活必需品保障,整個德國都表現出了驚人的堅強和忍耐力。在凡爾登戰役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威廉二世向法金漢和他麾下的將軍們發出了殺氣騰騰的命令:“拿下凡爾登,踏平法蘭西!”
攻占具有戰略意義的凡爾登,對於長期征戰的德國將軍們來說,既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又是一份巨大的榮譽。因此許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也許是出於對皇室的奉承和對自己仕途的考慮,總參謀長法金漢將軍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研究,決定把主攻凡爾登的任務交給擔任德軍第5集團軍司令的威廉皇太子。
威廉皇太子是一個誌大才疏的家夥,他性格憂鬱,才能平庸。但他所指揮的第5集團軍,卻是一支由幾個精銳軍組成的百戰之師。按照法金漢的計劃,德軍進攻部隊將分為第一線和第二線,各配置三個軍。在如此狹窄的作戰正麵上,一下子投入如此龐大的兵力,這在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顯示了德國人的決心,也清楚地表明了這次戰役的規模。通過勘察,法金漢將主要突擊地段放在孔桑武阿至奧恩河一線,計劃由六個齊裝滿員的師來擔負這段正麵的攻擊。為了保證突擊的順利,德軍在擔任箭頭突擊任務第18軍的地段內,每公裏的火炮密度竟高達140門。難怪威廉皇太子在視察部隊的進攻準備時,感慨萬千地說:“集中如此數量的火炮團於進攻,這在戰爭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我們贏定了!”
在一部記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的權威著作——《八月炮火》中,作者詳盡地描述了這位在凡爾登戰役中擔當大任的皇太子:
王儲,三十多歲,是個生得一副狐狸麵孔,沒有胸脯子,瘦得像個柳條似的家夥,一點也不像其母後每隔一年所生的五個身體健壯的兄弟。這位威廉王儲,給人的印象是弱不禁風,而且用一位美國觀察員的話說,智力平庸,不像他父親。可在裝腔作勢和故作驚人之態方麵,卻和他的父親一樣。……盡管他的父親有意把他培養成司令官,但他的鍛煉卻不十分夠格。他隻擔任過骷髏頭輕騎兵的上校,在德軍的總參謀部工作過一年,但從來沒有擔任過師長或軍長。然而他卻自認為他過去幾年的豐富經曆已經“為我統率大部隊打下了理論基礎”。他的這種自信,讓以前的參謀總長施利芬感到不以為然。負責任的施利芬一直認為有他這樣一位年輕而缺乏經驗的指揮官是不幸的。因為這類人物對瘋狂地獵取個人榮譽勁頭十足,而對執行戰略計劃卻往往不感興趣……
接受了主攻凡爾登的任務之後,好大喜功的威廉皇太子陷入了巨大的興奮和激動之中。他恨不能即刻揮兵凡爾登,飲馬馬斯河,然後長驅直入,直取巴黎。然而,老天偏偏和這位皇太子作對。原本進攻的時間定在2月12日,但由於整個2月中旬凡爾登地區幾乎沒有一天是晴天,常常不是風霜雨雪,就是濃霧彌漫,極低的能見度使炮兵無法觀測校射,所以進攻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2月21日。
2月21日清晨,凡爾登地區天氣放晴,但仍然寒徹入骨,氣溫在零下20度左右。由於連日的雨雪和濃霧,使大地的表麵結了一層薄薄的白霜,整個丘陵森林變成了一片白蒙蒙的冰淩世界。早上8時12分,這片沉寂的大地突然間地動山搖,猶如火山爆發。德軍終於開始了醞釀已久的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