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改掉壞毛病(2)(3 / 3)

3、講究鍛煉技巧。

加強預備訓練。即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條件,反複進行社交登場前的預備練習。達到內容熟悉、語言流暢,最後開會發言就心中有底、膽大不慌了。

暗示性訓練法。有時麵臨來不及先做準備,又自感心情緊張的場合時,可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鎮靜、不慌、什麼都不去想”,用意念控製自己的恐慌緊張心理。

模仿性訓練。即經常觀察和模仿一些活躍、開朗、善於交往的人的言談舉止,有針對性地克服自己怕羞的弱點。

4、從生活小事做起。

(1)遇到讓你膽性的人時徑直迎前走上去。

(2)訓練自己盯住對方鼻梁,讓人感到你在正視他的眼睛。

(3)開口說話時聲音要洪亮,結束時也會強有力;相反,開始軟弱,那麼收場時也就軟弱。

(4)學會適時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對方講話。

(5)會見一個陌生人之前,先列一個話題單。

(6)熟記演講的首尾,那麼你從頭到尾都會從容鎮定。

(7)想方設法接觸強者,並和他交往。這樣會學到知識,同時還可以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從而增強信心。

(8)不斷給自己出難題,以獲得克服羞怯的方法。

注意,這些隻是竅門與法則。首先還需精通本職工作,有能力才會有信心,也才有自己作為一個強者在社會上的價值。

矯正“氣量小”的心態

“氣量小”也是人們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它主要表現為:心胸過於狹隘,愛斤斤計較,愛挑剔他人的毛病。辦事刻板,謹小慎微,一點小事就會形成嚴重的思想負擔,有時甚至發展到吝嗇、自我封閉的程度。氣量小的人既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也不會從別人那裏得到溫暖,因而阻礙了人際間的正常交往,影響了個人的身心健康。

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可以改變的。同樣,偏激、狹隘的行為通過自身修養,也可以變得寬宏豁達。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寬宏豁達之人呢?

1、充實知識,提高修養。

人的氣量小與自身的修養有很大關係。一般說來,缺乏修養的人遇事比較容易想不開。一個人知識多了,立足點就會提高,眼界也會開闊,也許這種人不加強修養,危害會更大,隻能說明我們應該知行一致而已。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因此,經常讀一些名人傳記、人際交往、心理衛生等方麵的好書,對於矯正自己“氣量小”的毛病,是大有裨益的。

2、加強自我監督。

人的氣量的改變需要日常生活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隻要循序漸進地為自己規定性格陶冶日程,經常自我檢查和監督,並逐日記錄自己的性格表現,就會使自己的性格一點點地完善起來。

3、拓寬心胸,寬以待人。

如果一個人隻想到自己的私利,甚至到處想撈好處,必然會心胸狹隘,患得患失。因此要克服“小心眼”的性格缺陷,首先要拓寬心胸,不計私利。

4、淡化自我意識。

氣量小的人大多強調自我意識。一件小事,也會庸人自擾。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在交往中的付出與收獲是等價的。如果遇事豁達,謙讓對方,對方大多也不好意思斤斤計較。反之,將自己困擾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最終將“得來皮毛輸去牛”。總之,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淡化自我意識,氣量就會不知不覺地大起來。

克服嫉妒

嫉妒不僅害人,而且害己。大部分容易嫉妒的人,都會出現一些身體的疾病,如胃痛、背痛等。

人們大多都有嫉妒的心理,那麼如何消除嫉妒的心態呢?

1、自我反省。

就是要徹底認識嫉妒的危害性’並有意識地克製嫉妒感的產生。

2、拓寬心胸。

嫉妒感嚴重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因此,要鏟除私念,拓寬心胸。一個人在學習生活中,既要不服輸,又要服輸。要善於博采他人長處,不斷完善自己。這在很大程度上可驅除嫉妒的心理。

3、敢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