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改掉壞毛病(2)(2 / 3)

(2)要通過自我暗示提醒自己在沉不住氣的時候,要耐心、冷靜,要有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家風度。

(3)讓家人和朋友在自己偏激急躁時,及時開導,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克服猜疑

猜疑心是主觀臆測的複雜情感。人們麵對生活大多免不了猜疑。猜疑心重的人整天無中生有,對人對事起疑心,認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算計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察言觀色猜疑。

這種猜疑的突出表現是對他人的言行做出直覺判斷。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有一絲異常,就猜疑是對自己有成見;見到某人與領導談話,便懷疑是與領導“套近乎”,甚至懷疑兩人在說自己的壞話。

2、逆向思維猜疑。

這種猜疑是一種背離原義的感覺和判斷。如在其生病或有困難時,同事、領導給予關懷、幫助,這本來是友好的表示,但他卻懷疑他人“葫蘆裏沒裝好藥”。猜疑心理產生的根源:一是小農經濟的狹隘心理和鄉俗思想觀念的消極影響;二是缺乏事實依據,一切從假想出發,作繭自縛的思維方式;三是缺乏對他人的基本信任,因而懷疑一切;四是缺乏文化知識修養,認識問題偏激,思想狹隘;五是個性怯弱,缺乏自信,因而敏感多疑。

3、主觀聯想猜疑。

有些人當遇到挫折或欲望不能滿足時,往往猜疑某某人作祟,或疑心同事、領導說自己壞話,給自己穿小鞋等。

猜疑心理還把他人善意的信息納人錯誤的軌道上,以致“越看越像,越看越真”,從而造成與交往對象的對立情緒,惡化人際關係,也使自己陷人整天提心吊膽、是非重重的痛苦之中。那麼,如何克服自己猜疑心重的毛病呢?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1)培養豁達的性格。

首先要相信世間大多數人是善良可信的。人際關係的矛盾常常多於惡意攻擊或誹鎊。

其次要待人寬宏大量,不要吹毛求疵。人有七情六欲,他人對你態度冷淡一點,可能心情不好,不一定對你有什麼成見。最後要充分認識到人際行為和態度也是互換的。你信任他人,他人才能相信你;你以誠待人,他人才能以誠而應;你喜歡他人,他人才會喜歡你。因而,要以信任、尊重、熱情、善良、友好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那麼,也會得到對方的友好回報。

(2)保持理智、冷靜的頭腦。

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說白了是很可笑的。因此,當出現猜疑的征兆後,要促使自己去尋找證據,切不可感情用事,憑空猜疑。如果疑點很多,證據實在,就應以誠懇的態度,鼓足勇氣找對方坦率交換意見,切不可針鋒相對,使矛盾惡化。如果證據不足,要盡快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得太多,別把人想得過壞等等。

(3)用“自我開脫法”

一旦產生猜疑心理時,暗示自己:人生在世,怎能不受他人議論!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吧以這樣的方式使自己從疑惑中得到解脫。

克服羞怯

羞怯是逃避行為的最常見形式,特別是與陌生人或異性交往時,產生的一種緊張、拘束乃至尷尬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往往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使之不敢在集體當中發言,一到大庭廣眾講話就臉紅心跳,遇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無措等等。

從心理角度講,羞怯的原因是神經活動過於敏感和缺乏自信,這固然與人的氣質特點有關,但主要是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怎樣才能改掉羞怯的毛病呢?

1、增強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隻有相信自己能夠戰勝“羞怯”,成為一個社交能手的人,才能敢於去說、去幹、去爭取成功。羞怯心理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不要自慚形穢,心裏總想著自己的弱點,要有自信心,大膽地去說、去幹。愈注意自己的缺點,就愈無法改善、

2、多加鍛煉,不怕“出醜”

怕當眾露短、出醜、被別人嘲笑,是一些人怯於在大庭廣眾中講話或與人打交道的主要原因,他們習慣采取自我封閉的方法來藏蠢守拙。這樣,越怕越退縮回避,越得不到鍛煉的機會,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就越被別人瞧不起,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任何人的社交能力等都是經常鍛煉才逐漸提高的,關鍵在於能否擺脫“怕”的束縛,去大膽主動地爭取機會,抓住機會升華自己,使自己由被議論的對象成為被尊敬的對象。否則,將永遠是一個怯弱、無能、被他人議論、瞧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