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改掉壞毛病(1)(1 / 3)

一個人要了解自己心理與行為上的種種弊端,繼而糾正和改變這些毛病,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已在社會上能夠有立足之地。毛病不僅被人討厭,也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性格左右人生,也決定命運。有好性格,才有好人生。隻有不斷改變自己,才是真正的進步。

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自然的、物質的、社會的等外在環境因素均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處於信息時代。

人們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整天在忙碌著,大腦處於緊張狀態。

2、人際交往頻繁,關係繁雜。

由於要應付更多的交際和人事關係,使人精神壓力增大。

3、由於企業經營體製變化。

工作緊張將造成精神負擔,導致心態不平衡。

4、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競爭意識激增。

人們在工作中經常感受競爭的激烈,使工作壓力在不斷上升。

5、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

隨著年齡增大,必然會因勞動能力下降而要求別人幫助。而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心理障礙。

6、機體各係統組織器官功能逐漸減退。

人的腦細胞從40歲以後開始減少,到65歲後減少特別明顯,使腦功能出現變化,出現思維能力下降,自我控製能力變差,情緒變化快,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7、家庭、社會關係突變。

由於家庭、社會關係突變等因素必然影響心理健康。

8、個人感情生活突遭變故。

如失戀、喪偶、失去子女、父母離世等,都會使人的精神受到明顯的刺激,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從上述因素中可以看出,社會的外在環境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們常說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即喜、怒、哀、憂、驚、恐、悲。這些由社會因素對人的心理影響和衝擊後表現出的心理活動特征’對人體的生理指標均有顯著的影響。喜時,呼吸、脈搏、血壓、新陳代謝等都比較正常、協調、平穩;憂、哀、悲時,傷脾胃,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人體生化調節功能失常;怒、驚、恐時,傷肝、傷心、傷腎,血糖、尿糖升高、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這些充分證明了社會因素與身體和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

心理疾病的常見症狀

在現代生活中,大多數人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1、妄想。

妄想症包括疑病妄想、關係妄想、鍾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病人對周圍事物疑心重重,或者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財產"盡管這種想法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信不疑。無論旁人怎樣解釋,甚至把無可辯駁的事實擺在他麵前,也絲毫不能動搖或糾正他的錯誤信念和想法。

2、憂鬱。

這是指病人情緒低沉,精神頹喪,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這樣的病人常有自責的想法,對生活悲觀絕望,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3、癡呆。

這是慢性腦損傷的症狀。病人的智力、記憶力明顯減退,喪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計算能力等。

4、錯覺。

這是一種把客觀存在的事物,感知為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事物。錯覺一旦產生,病人自己不能察覺和糾正,就會嚴重影響病人的行為。

5、興奮。

這是指病人情緒激動,煩躁不安,說話時喋喋不休。有時會異常衝動,出現傷人毀物等破壞性行為。

6、僵木。

病人幾乎靜止不動,經常保持一種固定姿勢,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對外界剌激反應遲鈍或毫無反應。即使有人在他耳邊敲鎮打鼓也無動於衷,就像“木頭人”一樣。

7、幻覺。

這是一種虛幻的感知和體驗,是由心理作用產生的一種無中生有的虛假、空幻的知覺。幻覺可分為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覺所吸引,受幻覺所支配,出現種種反常的行為。

心病需要“心藥”醫

心理治療是指以一定理論(如心理學、精神分析、社會心理學等有關學科理論)體係為指導,通過一係列的方法治療,減輕乃至消除心理障礙和疾病帶來的痛苦。簡言之,心理治療就是通過對心理結構的調整來醫治人們的心病。

心理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對心理疾病的解釋和指導。即心理學的向病人說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質、演變規律、處理方案,從而減輕病人緊張、焦急情緒。

心理治療本身含有教育的意義。某些心理性疾病是由於患者的無知、偏見和錯誤而引起的。對此應及時幫助、教育,使病人提高認識,建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投人到學習、工作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去。對於受到委屈、內心苦悶者,應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心理上的壓抑、怨氣以及內心的隱情,並恰當適時地給予勸慰、疏導和積極評價。有時鼓勵他們把滿腹壓抑之情全部傾訴出來,病情就會大有好轉。譬如痛哭一場,也是有利於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防禦方式。

學會自我寬容很重要

自我寬容就是對現實生活中自我形象的真誠接受4自我寬容有以下幾部分:

1、不自尋煩惱。

有些煩惱是自尋的結果。所以,在生活中不要為一些小事而大動肝火。凡事都有兩麵,既有好的一麵,又有壞的一麵,因禍得福、樂極生悲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事。因此,對一些生活瑣事不要過分認真。有時一個人躲在角落裏生悶氣,家裏人卻莫明其妙,不知氣因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