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改掉壞毛病(1)(2 / 3)

由此,我們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自我寬容。

2、不嫌棄自己。

不會嫌棄自己的人,對別人的褒貶好惡也就比較淡然。而自我厭惡心理特別重的人,對他人也就必憎無疑了。在人際關係中,如果大家都自我厭惡,關係一定搞不好。如果對自己的性格急躁,卻能夠自我寬容,那麼對同樣性格急躁的朋友也能夠寬容。

3、能夠寬厚待人。

寬厚是指大事嚴、小事寬的一個處事原則。與人相處,不能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應用溫和的態度與他們討論,求同存異,不發脾氣。

4、心底無私天地寬。

如果遭到別人誹鎊,受了委屈,胸襟也要寬闊。或者為了完成一件事,生怕人家說閑話,說你是想出風頭,也不要退縮不前。隻要心底無私,幹起事來便可無畏。不患得患失,始終保持樂觀舒暢,精神上便可得到自慰。

消除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會引發人類多種疾病,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歡樂與痛苦、悲傷是相互交織和並存的,同時也會遇到各種矛盾,遭受多種心理剌激。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業上遭到猜忌排擠,人際關係不和,家遭意外,親人喪生,婚姻失敗等。心理緊張多數可以通過體內的調節控製係統加以調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強度過大,或因持續時間較長,而又未能及時調控,就會發生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心理不健康的開端,也是導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要想及時地消除心理障礙,就要在外界的剌激對心理尚未造成影響之時,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它。下麵介紹一些消除心理障礙的保健方法。

1、學會理智調控。

理智調控就是用理性和道德修養來調節情緒,使激烈的情緒逐漸緩和。

2、會控製情緒,遇事不怒。

隨著年齡增大,情緒不易得到控製。當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明顯增強,腎上腺分泌突然增加,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易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

我們要學會遇事不怒,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對往事不要耿耿於懷,不要背任何包袱。

3、學會聽從勸告。

當我們產生不良的情緒時,應及時找親人、朋友傾吐胸中鬱積與憤懣,聽其相勸,達到情緒的緩解。正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向朋友說出真情後,一定會得到朋友的相勸,避免不良情緒得以轉移。

4、學會駕馭情緒。

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是最明智的選擇。人們的情緒與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由大腦直接調控的。聰明的人是情緒的主人。

5、學會自我暗示。

在生活中,往往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當遇到挫折或失敗的事情時,要冷靜、沉著;在喜事麵前,要謙虛謹慎;這種自我暗示是使自己變消極為積極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應付各種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6、塑造健全人格,增強適應能力。

人隻要有健全的人格,就會有戰勝逆境的韌性。隻要有健全人格的人,無論在多困苦的情況下,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還需要長期鍛煉和培養,甚至要經曆相當艱苦的磨練。

7、學會轉移注意力。

在憤怒時,如果能及時有效地調節,心理上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態。而轉移注意力,則對消除憤怒產生積極作用。如唱歌、看電影、散步、打球等,可將注意力轉移。心平氣和地去解決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滿意效果。

8、學會寬宏大度。

缺乏度量的人,便會處處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每個人都要提高修養,克己讓人。寬宏大度可以讓人樂觀地麵對生活。

9、加強個人修養。

如果自我修養水平較高,就能將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

壓抑情緒害處大

情緒上的壓力會使身體處於不正常狀態,長期、高度的緊張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如果精神受剌激持續時間較長,以致造成過度興奮或抑製,就可能引起人體陰陽失調,五髒六腑功能紊亂。

當人激動時,腎上腺向血管釋放出緊急的額外激素,促使呼吸加快,心搏加快,血管擴張,臉色變白,出汗、口幹,甚至全身顫抖。所以這些壓抑情緒的不良後果應該讓我們警醒,及時將壓抑的情緒排泄出去。

必須重視個人心理衛生

心理保健的前提是心理衛生。心理活動是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即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應。而心理衛生是專門研究促進心理健康的科學,就是要求人們用積極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發展中的社會環境、

心理不健康是指人們對某些事物不能正確地認識,遇到自己意願不能實現時,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為苦悶、憂傷、怨恨,或驚慌失措、無所適從等不良反應。長此下去,會嚴重損害生理功能,導致心身疾病。因此,對不健康心理要盡早轉化,使心理達到健康的標準。不良的心理致使大腦皮層的功能失常,並向大腦皮層所控製的各係統、各器官發出病理信號,引起不同的生理反應,使各器官功能出現一係列病理改變。

當心理出現不良反應時,應該及時清理內心不健康的因素,使得人們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態。

講求心理衛生的注意事項

我國的傳統教育自古以來都倡導培養“體魄健全”的人,一個人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同樣也是重要的。總之,一個人要達到“健康”的要求,必須講求心理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