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話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
常道:你種下什麼,就收獲什麼。播種一個行動,就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就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就會收到一個命運。同樣,播種一個善行,就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就會收到一個惡果。
人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對他人的所有行為和思想,都全部記錄在自己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影響自己的個性;而自己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自己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身邊。
有一個故事。
深圳改革開放初期,一位叫阿麗的姑娘找到一份珠寶店售貨員的工作。在元旦的前日,店裏來了一位40歲左右的男顧客。雖然他看上去很有修養,但很明顯,他是一個遭受失業打擊的不幸的人。
此時,店裏隻有阿麗一個人。阿麗向他打招呼時,男子的目光從阿麗的臉上慌忙躲閃開,仿佛在說:“你不用理我,我隻是來看看。”
這時,電話鈴響了。阿麗去接電話,一不小心,將擺在櫃台上的盤子碰翻了,盤中裝著的5枚金戒指掉在了地上。阿麗慌忙彎腰去揀,可她卻揀回了4枚。當她抬起頭時,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明白了那第5枚戒指在哪裏。
當男子的手將要觸及門框時,阿麗柔聲叫道:“先生。”
那男子轉過身來,兩個人相視無言。過後男子才開口問道:“什麼事?”
阿麗極力壓住心跳,鼓足勇氣,說道:“先生,這是我頭份工作,現在找個工作真不容易,是不是?”
男子審視她良久,一絲微笑在他臉上浮現出來。阿麗終於也平靜下來,她也微笑著看著他。
“是的,的確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這裏會幹得不錯。”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我可以為你祝福嗎?”兩人緊緊地握住了手,然後他才轉身緩緩地走向門口。
阿麗目送著他的身影在門外消失,轉身走回櫃台,把手中的第5枚戒指放回原處。
阿麗用自己的理解和寬容找回了第5枚戒指。這個故事是以人心打動人心最好的例子。
對別人說自己的心事,要謹慎
我們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詞,同時也要注意說話的對象,而不能隨意亂說。尤其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事時更是如此。
之所以建議大家謹慎地處理自己的心事,是因為傾吐心事容易暴露人的弱點。這種弱點會改變他人對你的印象。雖然有人欣賞你某些方麵,但有人卻會因此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在他日出現人際關係的危機時,這些就成了致命傷。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其次,有些心事是具有危險性和機密性的。例如,一個人在工作中承擔的壓力與牢騷,如果毫無顧忌地傾吐這些心事,就有可能被人拿來作為攻擊他的把柄。
那麼,對於家人呢?難道也不能隨便說嗎?
這裏,我還是奉勸大家不可隨便說出來、除非配偶與家人對你有充分的理解與信賴。
那麼,有人也許會說,我對自己的好朋友應該可以說說心事吧!不,也不可隨便說出來0啪是最要好的朋友。說的心事還是要有所選擇的。因為作為終生的朋友是難上加難的。這一點我們必須了解、
然而,一個人心扉緊閉,心事不漏也並不完全是件好事。如果太過謹慎,會讓人感到你城府太深,不可捉摸,為此會失去很多值得交往的朋友。如果你本性如此,那還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不是,給人留下這種印象,豈不是太冤枉了。所以,最為有利的做法是,偶爾說說無關緊要的心事給你周圍的人聽,以減少他們對你的揣測與戒心。
行小善帶來大回報
“鳥兒無意中帶來的一粒種子,誰能料到多年以後會長成一棵大樹呢!”一位成功人士回憶創業之初的機緣時,總是對一件小事慨歎不已。
5年前的一個夏天,張陽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前往日本東京參加一個家用產品展銷會。午餐就在快餐廳裏自行解決。當時餐廳人很多,他剛坐下,就有人用日語問:“我可以坐在這裏嗎?”抬頭一看,是一位白發長者正端著飯站在麵前。他忙指著對麵的位子說:“請坐。”接著起身去拿刀、叉、紙巾這類的東西,擔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幫他也拿了一份。一頓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臨走時遞來一張名片,說:“如果以後有需要,請與我聯絡。”原來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