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關係資本本身的異質特性也要求並購雙方企業進行關係資本整合。不管是並購前雙方企業的橫向關係資本的形成還是縱向關係資本及其他關係的形成,都是關係夥伴間長期合作、競爭和整體優化的結果,是在長期合作過程中培養和沉澱而成的,為關係夥伴所共同擁有,具有較強的異質性,並有其具體的使用範圍和個性特征。因此要對並購雙方企業的這些關係資本進行融合和創新,以實現並購雙方企業關係資本的擴散和共享,從而增強並購後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由於企業關係資本是企業與關係的另一方,在長期的合作和競爭關係中所形成的信任、互惠關係所帶來的價值,是企業文化和戰略間的協同效應的反應。因此,並購後雙方企業關係資本的整合也是一個長期的、互動的過程[3]。
(二)並購整合後企業麵臨的關係資本整合內容
企業關係資本是企業對其與外部環境中利益相關者的投資、維護和管理能力,反應了企業與外部環境中的利益相關者的關係,體現了企業對外部環境關係的掌握和控製能力[130]。從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利益相關者之間關係來分析,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關係,一是企業縱向價值鏈延伸——供應鏈夥伴關係。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和客戶兩大類型的合作夥伴,它們與企業之間是價值鏈的上下遊關係,共同組成一條完整的供應鏈。二是企業橫向價值鏈延伸——合作競爭夥伴關係。包括與企業屬於同一行業和不同行業的相關合作夥伴,如:行業的競爭對手、潛在的加入者、替代品生產者、互補品生產者、戰略聯盟者等。三是企業社會價值鏈延伸——社會價值網絡關係[131]。包括企業所處的社區、行業和政府管理部門的關係等,他們與企業之間屬於間接價值關係。因此,並購雙方企業關係資本的整合主要包括:一是並購雙方企業橫向夥伴關係資本的整合;二是並購雙方企業縱向關係資本的整合;三是並購雙方企業的其他關係資本的整合。具體體現在[3]:
1.要調整並購雙方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流程結構,增強組織的適應性
關係夥伴間的企業結構的相互適應有利於關係效率和合作價值的創造,有利於關係資本的形成。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密切的、長期的和可信賴的夥伴關係,就是要構造一個能使價值增值的、相互製約的、共存的生態係統。這種生態係統要求關係夥伴間的企業結構具有組織適應性。組織適應性包括兩個維度:組織間的一致性和互補性(Harrigan,1988b,Tucchi,1996)。知識和能力的互補性是形成關係型契約或長期交易夥伴關係的重要衡量標準。而評估組織間的一致性主要考慮經營戰略、公司文化、管理風險和民族性等(Parkhe,1993)。在這樣一個生態係統中,各成員分工協作,相互補充,為著共同的目標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在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
2.增強並購後關係各方成員間的相互作用
關係夥伴間的頻繁作用是保證關係資本形成的必要條件。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建立與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中各利益相關者長期的關係,即是由一次博弈轉為重複博弈,經過關係夥伴間反複的相互作用,增進了關係各方的了解,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機會主義行為。
促進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各關係夥伴間信息與知識的共享。並購後品牌關係資本的形成離不開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各關係夥伴知識與信息的共享,這既是品牌關係資本賴以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形成品牌關係資本的一個主要目的。當與品牌有關的更多信息與知識被關係夥伴共享時,關係各方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建立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各生態主體間品牌知識與信息的共享機製,有助於建立基於互惠協議的信任關係,進而建立品牌關係資本。當建立在信任關係基礎上的信息與知識共享機製為關係夥伴帶來良好的績效時,信任與共享機製之間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地促進關係資本的形成。